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
这所谓的“不平凡”,当然不可能预知未来是好是坏,只是在他身上有些非寻常的因素,会让人觉得:恩…他好像和我们不一样?
李忱的母亲,是罪人家的妾室,丈夫因为谋反被杀,自己则入宫为奴,后来因缘际会遇到唐宪宗,生下了皇子,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李忱(最开始叫李怡)。那么问题来了:待罪之身生下的孩子是什么?是罪人,可这孩子若身为皇子,还是不是罪人了?没谁能弄清楚这个问题。
显然,兄弟姐妹,甚至包括李忱的母亲,以及李忱自己,都在这个问题的音影下选择一言一行。
李忱十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以后就变得非常迟钝,动作缓慢,说话都不太利索,因此人人都说他傻了。唐文宗和唐武宗按照辈分算是李忱的侄子,但是也一直瞧不起他,每每宫廷举办皇族家宴,这两个人就B迫李忱献贺词,看见皇叔磕磕巴巴,憋的满头大汗,以此为乐。
唐武宗李炎上台之路非常艰难,因此,他掌权以后致力于加强中央皇权,枢密使曾反对过自己,所以把他杀掉,宰相李钰和杨嗣会掣肘,于是都贬到偏远地区。
皇叔李忱虽然是个“傻子”,但到底流有皇室的血液,说白了也是威胁。这天,李炎刻意组织了一场活动:严冬赏雪。当天SE渐渐变暗,李忱掉队,唐武宗就命心腹手下将其除掉。
谁知,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来,皇帝得到的消息却是:皇叔在自己的院子里玩呢。
同一个人,放在不同的请境会有不同的作用。对于父皇兄弟而言,他言行迟钝,不能被委以重任,可对于间臣,他却是非常好掌控的一枚棋子。
唐武宗李炎生前机关算尽,对内打压藩镇、权臣,甚至遏制佛教的发展,对外也有过许多胜仗,可唯独一件事没做好:选太子。公元846年,仅仅32岁的李炎毫无预兆之下归天,许多人都说是服食丹要过量的原因。他死前,立谁做储君一直悬而未决,他死后,朝局更是彻底沦为弱肉强食的舞台。
当时有个大太监,名叫马元贽,权力非常大,军政勾结之下有了拥立新君的能力,于是他想“与其推举出能力出众的人,不如立一个傻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天下就是自己的了”,左思右想,选定李忱。
三月二十一日,李忱继位,是为唐宣宗。
很显然,就连史书对宣宗的态度都难逃“惊讶”,因为在登基之前,他是人尽皆知的“傻子”,穿上龙袍,却立刻成为明君。
《旧唐书》曰:
他满面悲伤地接待臣子,处理事务果决理智,众人这才发现他的隐德。
注意“隐德”二字,什么时候会用呢?那一定是巨大的变化,以及令人心服口服的德行。
至于李忱有没有刻意装傻?这里有两种猜测,一是他的新格本身就沉默寡言,使不少人误解;二是为了隐藏锋芒,韬光养晦。而无论是哪种可能新,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以马元贽为首的宦官派,彻底断绝把持朝政的念想,不仅如此,唐宣宗用了几年时间平定党争,收回权柄,马元贽看似尊贵,最终只有一小支禁军可号令。
另一方面,李忱带着唐朝步入中兴。我们都知道,唐代的衰落基本上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为了加强中央实力削弱节度使,边防逐渐空虚,吐蕃趁虚而入,河西一带彻底沦为飞地,昔日的天可汗,几乎再不可见。
公元847年开始,连续12年努力之下,唐军收回了吐蕃的三大州和七大关。
安南是今天的越南河内一带,在唐中后期一直作乱,又恰逢南诏屡屡侵扰,所以边境一直不太平。唐宣宗登基以后,果断出兵,最终重新来往使者,互通有无。
再回到文章的开头,李忱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为什么?因为以下这些因素:
生母卑微,自己不招待见;皇帝视他为威胁,多次暗害;少言寡语,像个傻子;大唐的光辉不复,打拼空间巨大。
然而,有了不平凡的因素,就真的会不平凡吗?
还要看李忱自己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