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首秦始皇嬴政能够成功的消灭六国,最后完成统一中国这个壮举,其背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要涉及到军事方面,同时在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都有涉及。如果我们单单说军事方面的话,那么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之中,秦将王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大秦王翦的结局,庆幸遇到秦始皇,隐退是大智慧,后裔崛起汉唐!
王翦在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大将,世人称呼他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我们都知道,在秦朝灭亡以后,作为清朝的继承者,汉朝在建国之后开始在全国实行儒家思想。在汉朝时间,有很多的儒家弟子都在大力的抨击秦朝的暴政。这些儒家子弟将秦始皇嬴政,包括秦朝的政治批判的体无完肤。
因此我们也能很好的理解,王翦作为秦朝的著名大将,为秦朝灭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这些儒家弟子在评价王翦的时候,自然会不断的诟病王翦。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名人列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司马迁评价王翦极其的不公正。
司马迁运用大量负面的文字来攻击王翦,在东汉时期,史官也在不断的抨击秦朝。班固在编写汉书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攻击王翦,把王翦称为豺狼之徒。
如果我们看到两汉时期关于王翦这个人物的评价,就会发现很多都是负面的。两汉时期的史官在评价王翦的时候,已经违背了他们做史官的初衷,再等到汉朝灭亡以后。各个封建王朝对于王翦的评价才开始稍微的客观。
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之中,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参与了灭5国的战争,起到主导因素。如果我们单论秦朝的开国功臣的话,那么王翦的功劳当属第一名。但是历史上的帝王都是有猜疑之心,在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也对王翦有猜疑之心。
秦始皇在灭六国的征途之中,他便十分担心,王翦手握兵权会对自己有不利的想法。所以当时在灭楚国的战争之中,王翦向秦始皇提出需要60万人的大军,秦始皇在那一刻并没有一开始对于王翦的信任,出现了犹豫,因此王翦并没有在灭楚国的战争中挂主帅职位。
这一次秦始皇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让自己手底下的心腹大将,李信和蒙恬担任这次的主帅。李信和蒙恬只率领了20万人的军队攻打楚国,经过历史事实证明,李信和蒙恬在征伐楚国的过程中,遇到了楚国的名将项燕。
项燕率领了楚国40万人的经锐力量,此时远在咸阳的王翦十分清楚秦始皇的内心想法,因此向秦始皇请求,他想要告老还乡。秦始皇本身对于王翦就有猜疑之心,所以秦始皇恩准了王翦这次告老还乡。
但是秦始皇没有意识到的是,前线传来了噩耗,李信和蒙恬所率领的大军遭到了惨败。自此之后,秦始皇真正的意识到,楚国不同于其他五国,本身就拥有十分广袤的土地,并且兵强马壮,所以灭楚国的时候,运用20万人的军队是万万不可的。
如果想要彻底的消灭楚国,就必须按照王翦的想法,率领四十万人的大军。秦始皇镇定思痛,想要彻底的消灭楚国就必须要仰仗王翦,因此秦始皇亲自来到王翦的家乡,请求王翦再次出山。
但此时王翦内心十分的清楚,如果按照原先计划,率领40万大军攻打楚国,并且秦始皇嬴政左右于他所有的要求。必然会在秦始皇的内心里面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王检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在出征之前,不断地向秦始皇讨要赏赐。
秦始皇也极为的明智,他知道王翦这是为了自保,他也不断答应王翦,赐予了王翦很多的赏赐。至此,王翦和秦始皇二者之间的差距,才彻底的消失。王翦一共率领了60万人的大军,楚国自然而然会被王翦灭国,在灭楚之战结束之后,王翦再次告老还乡,他还告诉自己的儿子,包括自己家族中其他后裔,不准参与到秦朝的政局之中。
因此,秦始皇对于王翦的态度一直都是十分的友好,对于王翦的家族也没有动任何杀心。但是王翦家族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经过几百年的隐秘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一个庞然大物。在唐朝时期是著名的几大世家之一,王翦后代已经分支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但这两个王室无一例外的都共同奉王翦为他们的祖先。
总结:这两个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的著名人物,在汉朝末年刺杀董卓的正是王翦的后人,王允。晋朝的时候,王氏家族在我们中国的势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当时他的后人王导可以和东晋皇帝平分天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与马,共天下。正是王翦的机流而退,才让他的家族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一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