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董和的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单子名,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请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
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县令。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刘胄叛乱。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历封博阳亭侯、彭乡侯,也即可以称之为蜀汉的重臣了。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董和来说,同样出现了重名的请况,也即三国时有两个董和:一个辅佐刘备,另一个为曹魏效力。
董和(曹魏)
一方面,董和(生卒年不详),字不详,籍贯不详。活跃于魏国前中期。曾任参军,也即承担着为主将出谋划策的职责。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攻击曹草军的皖城,至闰月攻破皖城,并且俘虏庐江太守朱光及其参军董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因为孙权与曹草和好,故在讨伐关羽之后,派遣梁寓贡奉汉朝廷、又命令王惇去中原买马,同时将之前被俘虏的朱光等人遣回曹魏,当中应当也包含与朱光一起被俘的董和。
对于董和来说,也因此重新回到了曹魏。景初元年(237年),彭城王曹据私自派遣司马董和奉带着金银珠宝来到京师中尚方,多作违禁物品,因曹据结交工官、奢华无度、轻慢法令、违反规矩。魏明帝曹叡大怒,下诏书并削除曹据封邑二千户。在此之后,董和很可能因为受到了惩罚,从而被免去了官职。在此基础上,董和最终的结局,自然也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了。就曹魏的董和来说,只能说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将领,所以其史料记载也是相对匮乏。但是,就蜀汉的董和来说,则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董和(蜀汉)
另一方面,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期蜀汉大臣。从出生地上来看,董和是荆州人士。不过,因为董和的祖籍是巴郡江州(今重庆)人。所以,在东汉末年,董和带着家人来到了益州。在此基础上,董和得到了益州牧刘璋的任用。在汉末三国时期,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到婚娶丧葬时,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董和以自身的行为节俭来为众人做出表率,粗衣素食,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当地奢侈风气于是大为改变,大家都对其心存存畏惧而不敢冒犯。在县令的位置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后,董和被刘璋晋升为太守,他在太守任上仍与过去一样清约节俭。
公元211年,在益州牧刘璋的邀请之下,刘备率军来到了益州。一年后,刘备和刘璋决裂,正式爆发了益州之战。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董和的官职和权力,已经非常接近跟随刘备多年的诸葛亮。而这,无疑是董和的能力、品行获得了刘备的认可。对于董和来说,和诸葛亮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在此期间,董和也和诸葛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诸葛亮担任丞相时,当时董和很可能已经去世了。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告诫部下说:“董幼宰(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如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恳职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多了!”又说:“过去我与崔州平(崔钧)初交,常常听到他对我的得失发出评论;后来与徐元直相交,总是受到他的启发有导。之前与董幼宰共事,他总是言无不尽;后来与胡伟度(胡济)在一起,常常听到他进谏之言。我虽然资新鄙陋执拗,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与这四个人始终友好相处,这也足以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的益处。”
此外,就蜀汉的董和来说,不仅自己成为蜀汉的大臣,他的儿子董允,更是成为后诸葛亮时代的蜀国栋梁。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董允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当时,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