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失荆州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丢荆州后随着孟达投降曹草也带走了汉中东部的几个县,可以说只剩下益州一地的刘备治下的百姓不足百万(按照现在看都不如一个地级市城区人口)。此时已经不是称汉中王时期横跨荆益二州、北方的门户汉中被全部控制的时代了,而且益州南部的南中地区也仅仅保持了名义上的归属。一个刘璋经营多年相对富庶的益州已经因为汉中大战几乎掏光了家底儿,此时的刘备却在为二弟报仇前称帝了。究其称帝的原因不在又没有实力,而是他有不得不称帝的苦衷。
刘备算是草根逆袭加大器晚成的典范:从贩履的小商贩一直到蜀汉开国帝王可谓是草根逆袭,而以六十岁的高龄称帝也可以称作大器晚成的典范。民间草根出身的刘备为何能走到如此高位,除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以外更重要的是刻意营造的忧国忧民加忠君爱国的大汉皇叔的人设。PS:当然大汉皇叔血脉也很稀薄了(都不知道真假),如果没有汉献帝续家谱的背书刘备这个皇叔的身份没那么好用。
忠君爱国大汉皇叔的身份没有汉献帝的加持根本没用,所以在曹丕篡位后需要从政治上有对汉朝存亡继绝的需要
在东汉末年草根儿要想出头是困难的,汉朝实行的察举制高层都是固化的。诸侯当中河北袁绍、淮南袁术是四世三公家族出身,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是皇亲;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是郡守刺史就是州牧,白丁很难出头。所以很长时间范围内,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才通过公孙瓒的保举成为平原县令。所以没身份、没实力的刘备就得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设,那就是刘氏皇亲的后代;根据家谱排辈分,还可以做天子汉献帝的叔叔。刘备也是通过自己刻意经营的忠君爱国的大汉皇叔的身份,才能不断获得各诸侯的接纳。汉献帝也是老实人,用自己帝王的身份为刘备大汉皇叔的人设背书;当然孤立无援的汉献帝也希望刘备这个同宗能积蓄力量挽救自己,衣带诏事件就是明证。
刘备凭借皇叔身份受到诸侯的重视,曹草、袁绍、陶谦、刘表等都曾收留刘备。无论多么坎坷,刘备终于在荆州翻身了:不但得到卧龙、凤雏的相助,而且孙刘联手击败曹草后实现了《隆中对》中横跨荆益、虎视西南的盛世景象。但是当曹丕篡位后汉朝在法统上已经不存在了,刘备如果向依旧想利用自己大汉皇叔身份的号召力就必须延续汉朝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蜀汉的建立对汉朝起着存亡继绝的作用。
年过半百在古代已算高龄,也许在余生不长的请况下刘备也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打算(称帝)
刘备大器晚成,漂泊半生在暮年迎来人生的辉煌。如果从十五岁师从卢植学习开始,一个贩履的小商贩成为中原大地的三大巨头之一耗费了将近五十年的时光。也就是耳顺之年才赢得汉中王虎踞西南的局面,虽然没有衣锦还乡的可能但是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打算。但是刘备要想称帝就得过汉献帝这一关:从血统上来看,刘备虽有皇叔之名但是距离汉献帝这一支血统遥远无法通过继承获取皇位。况且汉献帝还有直系子嗣,就是献帝遭受不测也轮不到刘备继承帝位。其次汉献帝才是汉朝合法帝王,虽然是傀儡但是无人可以取代。只要汉朝还在理论上存在着刘备哪怕实力再强大也没辙,他的大汉皇叔的人设决定了他不能篡位登基。曹丕篡位自立魏国皇帝给了刘备机会,既然汉朝已经不存在了自己也就可以称帝实现人生价值了。
刘备政权涵盖了荆州、益州等多个派别,文臣武将都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刘备称帝大臣们才能加官进爵,才能让失去荆州的刘备集团有凝聚力
刘备汉中称王后政权构成已经非常复杂:跟随刘备颠沛流离的元老派,以关张、赵云等人为代表;其次就是刘备在荆州收复的诸葛亮、黄忠以及马氏五兄弟为代表的荆州本地派;第三就是益州本地牌,代表人物是黄权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第四就是刘嫣入蜀带来的法正、孟达等人。所以多方势力犬牙交错异常的复杂,在刘备高歌猛进之前矛盾还不明显;但是在面临荆州丢失的不利状况下,除关羽外的文武大臣都需要实现阶段新胜利后的人生价值。如果刘备仅仅满足称王的状态,重压之下的益州利益集团可能发生分裂。所以为了提高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刘备也不能不称帝让大臣们加官进爵提升忠诚度。例如其中诸葛亮封忠武侯、丞相; 黄忠封关内侯、征西将军;关羽封武乡侯、左将军;法正 尚书令 护军将军,魏延 都亭侯 镇远将军等等,几乎都是官升一级自然缓和了各派的矛盾提升了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