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被朱元璋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但元朝并没有完全灭亡,只是失去了中原的大片领土,他们在自己的领导人、末代皇帝元顺帝的率领下仓皇逃到了蒙古高原,从此成为北元政权。
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被称为黄金家族,拥有对蒙古各部落的统治权,即便是北元消失后,他们也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恢复祖宗霸业,尤其是第35任大汗林丹即位后,更是雄心勃勃,意图卷土重来,但最后却众叛亲离逃亡青海,壮志未酬,他的部落不久后也被满清灭亡。
林丹即位的时候,属下有13个蒙古部落,势力不能说不强大。但最后这些部落先后都跟蒙古的敌人满清结盟,对林丹反戈一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擅自改教,伤了大伙的心。
黄教来自藏传佛教,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古的国教,也叫格鲁教,黄教创始人SE龙生根翁述被称为第十代生根活佛,也被尊称为蒙古的国师,因此黄教在蒙古深入人心。
但在1617年,林丹却不顾手下人民的反对,用行政命令强迫大家改信萨迦派的红教。
林丹的这一行为让大家对他产生了信任危机,也削弱了大汗的凝聚力,为日后各部落分离埋下伏笔。
二、没有国策,被人当抢使。
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一定是有远见卓识,有自己的基本国策。这个国策一定是深谋远虑,有既定方针的。
可是林丹作为大汗,没有指定长久的战略,只是鼠目寸光,贪图蝇头小利。
一个国家发动战争更要慎重,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慎之又慎。
可是林丹打仗很轻率,用蒙古士兵的生命做DU注,被别人利用,给别人当抢使。
林丹跟后金开战,不是出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没有既定的战略目标,而是被大明的金钱有或,擅启战端。
1619年,林丹跟明朝达成协议,以每年40000两白银的代价帮助明朝守卫广宁。
一个国家的军队没有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却沦为另一个国家的雇佣军,拿战士的新命做交易,怎么能发展壮大?怎么不让各部落寒心?
三、不是帅才,打仗草包一个。
自然界有个法则是强者为尊,即使林丹多行不义,大家不满,但只要他打仗有一套,军队就有战斗力,迫于威慑,大家即便是心口不服,行动上也会服从林丹。
可是林丹没有军事才能,跟后金军队交战鲜有胜绩,让各部落的首领瞧不起,大家对他无法心服口服,根本不看好他,跟他混没有前途,大家怎么会押宝在林丹这里呢?
1621年,林丹汗令管理蒙古左翼三万户的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率领内喀尔喀卓里克图、达尔汉巴图尔、巴哈达尔汉等2000骑兵前往沈阳,跟后金兵交战,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还让内喀尔喀五部送去万头牲畜,从努尔哈赤那里赎回了此前被扣留的使者宰赛。
1622年正月,广宁告急,先后花了明朝数十万两白银当保护伞的林丹,却眼看广宁失陷无能为力。林丹窝囊成这样,怎么有资格当老大呢?
四、新格多疑,攘外必先安内。
广宁之战后,林丹威信扫地,努尔哈赤对蒙古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
林丹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本来该以最大的诚意,宽广的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同时加强军队管理,提高战斗力,让大家对自己恢复信心。
可是他却鼠目寸光,急于想强力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义正辞严地说:南边的大明就是一个皇帝,我们北边的蒙古也要团结在我的周围。"我当先处里,后处外。"
因此林丹小肚机肠,抓住内喀尔喀与后金通婚、盟誓等事不放,斥责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管束不力,最后竟然也怀疑他暗中与努尔哈赤已有联系;并且打算先发制人,对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和其他各部采取必要的措施。
这种扬汤止沸的愚蠢做法,却适得其反,等于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B得大家投向敌人的怀抱,壮大了努尔哈赤的队伍。
除此之外,林丹新格暴躁也是他不能没有凝聚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蒙古封建主纷纷向后金控诉林丹汗的罪恶,其中一个写道:"因这个罪恶的察哈尔汗新请暴躁,对众人危害极大,即使是宗族至死至穷也绝不会归附他的缘故就在这里。
因为林丹没有军事才能,缺乏战略眼光,也没有容人之量,把一手好牌打烂,把英勇好战的同胞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最后众叛亲离,踏上亡命天涯之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把自己B上绝路的10万大军的主力,正是自己的蒙古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