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提起檀道济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宋朝(非赵匡胤建立),因建立者为刘裕,故称刘宋,又称南朝宋,是著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刘宋的起源是因为东晋后期,朝纲腐败不堪,地方军阀割据,其中,桓玄率先反叛司马家族统治,攻入建康,建立楚朝。而出身草根的刘裕抓住时机,起兵平叛,很快就打败了桓玄,拥立晋安帝司马德宗。
在之后的16年内,刘裕先后消灭了南燕和后秦政权,击败了桓氏余党、孙恩、刘毅、卢循、谯纵、司马休之等地方势力。除了平定东晋原来的地区之外,还夺得了许昌、洛阳等军事要地。在占领完这些地方之后,刘裕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东晋和傀儡皇帝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在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后自立,建国号“宋”,因建立者姓刘,为了区别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赵宋),后世史称“刘宋”。
刘宋建立之后,存续了59年,疆域到达潼关以东、黄河以南附近,是南朝存续时间最久且疆域最辽阔的政权。同时,刘宋政权存在最大的意义,是将北方政权阻隔在黄河附近,使得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获得了长时间的民生修养和发展。
但是,刘宋政权的疆域之所以如此辽阔,并不是刘裕一个人的功劳,事实上,刘裕手下的猛将们为开拓疆域立下了不逞多让的功劳,在这些猛将里,功劳最大的就是檀道济。
檀道济出身北方牧民,后来迫于生活压力迁徙到了南方居住。在公元404年时与兄长投奔刘裕,参与了讨伐桓玄之战。初战就立功,擒获桓氏集团的桓振,后追随刘裕平定各种起义军、山贼和地方割据势力,以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的名气赢得刘裕的赏识,不断晋升。
直到刘裕世子刘义符担任将军镇守京口时,檀道济已经凭借卓越军功升任刘义符的司马和临淮太守,并在之后加号冠军将军。刘宋建立前的最后一战,是北伐后秦一战,檀道济随刘裕出征。
一路上,檀道济连战连捷,攻无不克,俘获了姚坦、杨业、韦华等后秦的军总大将。檀道济虽然作战勇猛,但不嗜血好杀,相反,它有着一颗仁慈善良的心,在一次后秦将领归顺后,檀道济的将士们鼓动要杀俘虏,但是檀道济说:“讨伐罪人,哀愍百姓,就在今日啊!”,然后把俘虏们全部释放。
檀道济的仁厚使得他声名远播,后秦的军民们知道自己投降后会被善待,于是纷纷来投,很快,后秦政权就被刘裕给消灭了,而檀道济也因为居功至伟,加官进爵。
刘宋建国后,檀道济以辅佐刘裕创业的身份和功劳,再一次被加官进爵,在权力中心处有着极高的话语权。而刘裕则在建国后的第三年里,骤然病逝,世子刘义符继位。
由于刘义符年仅17岁,因为朝政大权由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把持。因为刘义符过于贪玩,荒于政务,且不断把宗室输入朝堂当官,并在宫内草练士兵,大有意图把持朝政、清理朝堂的迹象,于是徐羡之等大臣协同檀道济废除了刘义符,拥立刘义隆为帝,是为后来的宋文帝。
适逢刘裕病逝,而北魏也以统一北方,他们认为时机成熟,刘宋没有威胁因素,于是起兵攻宋,迅速攻占了洛阳、虎牢关,宋将到彦之抵御不力,于是檀道济被封为全军总督,抗击北魏。
期间,北魏得知檀道济大军缺粮,于是率军围困檀道济,孤立无援的檀道济想出一个计策。他让士兵把仓库里的所有粮食搜刮出来,以上面少数粮食,下面装满泥土的形式装了几百袋假粮,而后陈列在军营前。北魏的哨兵在深夜看到宋军军营附近有大量粮食袋,其中的粮食都满出来了,认为刘宋军缺乏军粮的消息是有敌之策,于是解除了围困,撤军七十里。由此,檀道济迅速率领主力撤出了包围网,为抵御北魏保全了实力。
在刘宋后期,北魏持续进犯,檀道济屡屡抵抗成功,劳苦功高,但是,檀道济的地位和功劳也逐渐引起了宋文帝的猜忌。
宋文帝在后期,每每想到檀道济掌握军事大权、手下一堆经兵良将、且后代子孙个个勇猛善战,再加上之前废除刘义符、拥立自己上位的事,常常感到忌惮和忧虑。
同样害怕檀道济之后会独掌大权甚至谋朝篡位的还有辅臣刘义康,于是,刘义康建议宋文帝诏令檀道济入宫,解决隐患,檀道济在入宫后,与宋文帝倾心交谈过往之事,却在准备乘船回去驻地时,收到了逮捕的诏令。檀道济心灰意冷,生气地质问,“北魏未定,为何要自毁长城”。最后,檀道济被定罪,包括他的部下,都被诛灭三族。
总的来说,檀道济早期跟随草根皇帝刘裕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收获了足够的威望和封赏。而中后期,檀道济一方面参与了政治更替,为后来被宋文帝猜忌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执掌军事大权,又受到其他刘氏宗族的嫉妒和中伤。
最终,虽然忠心但功高盖主的檀道济,仍然逃不了命运的安排,被冤枉定罪而悲剧收场。然而,这并非一场偶然,而是历史最真实的底SE,臣子能力过高,功劳太大,而主君无力驾驭,缺乏远见,大概率就会出现君主猜忌引发臣子叛乱的局面,这个现象在南北朝时期是极其常见的,而后世朝代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方法层出不穷,但始终没能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