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做逻辑救国,意思是说中国人说话很不讲逻辑,不过金岳霖作为中国的逻辑学大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及他和林徽因之间的绯闻,人们很少关心逻辑上对不对,更好奇的是,事实上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子。
逻辑不通,事实上存在的事请,在中国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感觉这就是古代官场的通行原则,但我们却经常能听到三朝元老甚至是四朝元老这样的说法。
从概率上讲,只要皇帝在位时间不是很长,做人机灵一点,做个三朝元老是没问题的,那些死心眼的,很难熬得过三朝。
但姚崇似乎是个例外,在唐朝最混乱的时代,他居然真的熬成了三朝元老,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知道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三朝简直就是唐朝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甚至比安禄山时代都要混乱。
安禄山造反,起码你能分得清敌我,只要头脑清醒的人,基本上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从武后到玄宗这几十年,杀来杀去,你根本分不清敌我。
这才是最可怕的朝局,更神奇的是,姚崇并不是八面玲珑冯道式的人物,甚至看起来还有些迂腐,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几十年,好好的活下来的呢?
(01)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唐朝从一开始,在皇帝换届的问题上,都是充满了血腥和残暴的,李渊夺了表哥的天下,李世民靠兵变上了台。
紧接着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要搞兵变,结果失败了,他和李泰同时被废,原本毫无希望的李治居然成了大唐帝国的第三个皇帝。
照这样下去,李治孩子们的夺嫡应该也很经彩,不过这件事推后了几十年,中间被李治的老婆截胡了,武则天的上位之路,那才叫一个经彩。
武则天最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关键在于她能识人用人,什么样的人,放到什么样的位置,武则天心里最清楚。
武则天用人分两类,一类是忠于自己支持自己的,一类是忠于大唐忠于道义的,这两类人都要用,第一类要用的理由很明显,第二类人也要用,他们才是国之栋梁,才是能让武则天心里钦佩的人。
比如说早期武则天的铁杆支持者李义府,官至宰相,但是武则天很清楚他的为人,属于为了达到目的,坏事做绝的人。
他跟周兴来俊臣,都是同一种人,他们都只忠于武则天,完全不顾什么别的礼法,所以他们很好用,但用过之后,武则天也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们。
但像狄仁杰,娄师德,姚崇这样的人,武则天也要重用他们,尽管武则天知道他们忠于的,是大唐是更高级的道德准则,只有这样正身立朝的大臣,才会让武则天从心里尊重他们。
能做大官的都是聪明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能看未来的走势,经常改换门庭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说张柬之,他发动了神龙政变,扶持李显上位,胜利之日,参与神龙政变的人,各个眉开眼笑,只有姚崇一人面有泪SE。
张柬之他们高兴是应该的,但过于狂妄了,再怎么说,武则天也是皇帝,做为她的臣子几十年,如今女皇落难,多少该有点伤感的样子。
他们变得太快,心中只有利益二字,结果功高震主而不自知,最终一年后,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臣全部死了,同样参与了政变的姚崇却没事。
不过分的投机,不完全投入某一派的怀抱,不做有悖人轮底线的事,这样的姚崇不但平安度过了神龙政变,而且同样度过了下一场政变。
(02)又一次政变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还政李氏,大家都以为一切走上正轨了,但没想到接下来会更乱,韦后与太平公主这两个女新,都想学武则天,整个朝堂又是一片腥风血雨。
终结这一切的是李隆基,他积蓄力量,终于发动了对父亲和姑姑的杀戮,当朝宰相凡是太平公主的党羽,一律一个杀字了结,控制李旦,B迫太平公主自杀,跟当年李世民做的一模一样,巧的是,他们两个还都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但李隆基比李世民更狠,不但杀亲人,还杀宰相高官,虽说是政变比价血腥残忍,但杀戮之后,大唐终于没了反对的声音,李隆基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可能是伟大的时代,需要一个前奏,而这个前奏看着有点凄惨,那就是收拾掉那些反动政变的人,其中郭元振就是代表人物。
他是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手握兵权,在七月初三的政变中,郭元振因率兵“侍卫”(实则软禁)太上皇有功,事后进封代国公,赐食邑四百户,赏绸缎一千匹。这当然是极大的荣宠。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位极人臣、功高权重的郭元振一定可以在玄宗一朝荣宠一生,富贵终老,包括郭元振自己都对此深信不疑,但仅仅三个月之后,这一切就会烟消云散。
政变起家的人,最在意的就是防止政变的再次发生,于是郭元振在阅兵的时候,被军容不整为由被逮捕了,本来准备杀掉的,在其他“功臣”的劝阻下,改了个流放。
郭元振很快死去,因为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这一次姚崇又完美躲过,一方面是因为运气好,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的为人,发动政变这种事,他大概率上是不会参与的,身为皇帝,除了重用亲信之外,还必须要用有能力的人。
姚崇就是那种,有能力但又不是李隆基嫡系的那种人,又一次为宰相的姚崇没有让李隆基失望,唐朝正在朝着一个新的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
(03)盛世奠基者
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很重要,因为他的基因会烙印在这个时代,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就深深地有着姚崇的影子,因为前三年,姚崇全面掌握了帝国的方向,重新把帝国驶向了更伟大的道路。
姚崇为相,也是看重了李隆基的能力,因为他为相前,针对这几十年的问题,向李隆基提出了十策,如果不答应他就不做这个相位。
姚崇看得没错,李隆基不是一般人,他要做的就是要一个全新的大唐,所以这十策,李隆基全都接受,而唐帝国也开启了姚崇时代。
最能体现姚崇风格的,是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的治理蝗灾,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后,姚崇主张消灭焚烧这些蝗虫。
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这也不能怪他们愚昧,在古代很多事完全超出人力的控制范围,祈祷往往是人类唯一能做的事。
但姚崇很明白,力陈蝗虫危害,草木皆尽、饥荒遍野,这样的惨状怎么能只靠下跪祈求解决呢,“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姚崇这番话,已经足以让他足以成为唐朝四大名相之一。
姚崇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他从整饬制度入手,罢去冗职,选用官吏,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但很不幸,大多数时候,朝廷的游戏规则,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好坏而改变,唐玄宗权力支持姚崇,但同时也意味着,姚崇不可能在相位上干很长时间。
出事的是姚崇的一个部下,贪污腐败,当然他儿子也有这样的行为,但玄宗却只选择了他手下贪污这一条,姚崇心里明白,皇帝这是要拿自己开刀,于是就主动辞职。
辞职前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时任广州都督的宋璟,他和姚崇,房玄龄,杜如晦一起并称唐代四大名相。
这才是优秀宰相的代表,明知道自己没错,皇帝就是想换了自己,临走还不忘给朝廷推荐这么好的人才,不得不佩服姚崇的格局,为了大唐为了百姓,自己的得失荣辱又算什么呢。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死后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走过了最混乱的时代,开创了最辉煌的时代,姚崇这一生也算是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