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关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民间被奉为财神者属实不少,但其他人生前毕竟与钱财有关,比干、管仲、白圭皆曾为主管财政官员,范蠡、端木赐也是生财有道的商人,唯独关羽最为特殊,其生前本是以忠勇著称的武将,结果反倒变成了商人祭拜的武财神。实际上,从关羽去世,到被奉为武财神,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过程的。
关羽早期评价并不高,虽神话但未获官方认可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关羽的形象一直是正面且高大的,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当关羽兵败麦城被杀后,蜀汉为其上谥号“壮缪”,而从《谥法解》的记载来看,这实在算不上是个什么好谥号。
虽说在蜀汉获得谥号本就是一种肯定,但从关羽的谥号来看,蜀汉似乎对于关羽兵败有些耿耿于怀。虽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有民间百姓为关羽修庙,但其始终未能得到官方的认可,例如南北朝时期,南梁陶弘景编纂《真灵位业图》,刘备、曹草、诸葛亮、徐庶等人皆被“封神”,唯独关羽不在其中,因此这一时期的关羽其实更多是“Y祀野神”。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关羽也被奉为了佛教的“伽蓝护法神”,但此时仍未被官方主流所认可。根据唐宋笔记小说来看,宋朝以前,关羽在民间传说中虽已具神力,能够显灵,但却是以厉鬼的形象出现的,正所谓“惧神之灵,如履冰谷”。
如上,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乃至五代,在三国诸多名人先后被奉为神祇的请况下,关羽的地位却始终难以得到提升,关羽真正被奉上神坛,还要到宋朝以后。
宋朝时出于政治需要,关羽形象开始被神化
从北宋开始,面对北方强敌,宋朝始终较为弱势,出于振奋民心、军心的需要,昔日里三国时期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而且作为正统的曹魏开始成为反面,而以弱抗强的蜀汉则逐渐正面化,尤其是南宋时期,此种现象更为严重。
借着这种形势,曾经凭一己之力震慑曹魏、威震中原的关羽,形象自然开始被迅速拔高。根据民间传说,宋神宗时期,关羽便曾在宋朝远征交趾时显圣帮助宋军,为此朝廷甚至出资专门修建了显烈庙,宋哲宗更是亲自题写“显烈”二字作为庙宇匾额,从此关羽便成为了宋军的“军神”,开始被神化。
与此同时,民间关于关羽的典故和艺术作品也开始逐渐增多,随着影戏、说书、杂剧、传奇的广为流传,“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关羽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成为忠、义、勇的化身。此外,宋朝皇帝更对关羽进行了多次加封,先封忠惠公,后经多次加封,最终获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朝对关羽形象的美化,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元朝虽为游牧民族建立之国,但不仅对关羽多次封王,而且还“遣使祠其庙”,以至于民间关羽庙宇林立,遍布民间。
宋朝时“关羽大战蚩尤”,关羽成为武财神源自晋商
位于中条山北麓有个内陆咸水湖,名曰解池,乃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产盐地。而在宋朝,盐业收入乃是朝廷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几乎占到了一半左右,因而解池的产量是否稳定,几乎就是关乎到朝廷存亡的关键大事。
相传北宋末年,山西解州盐池水溢,采盐不成,盐税收不上来,地方官忙急报朝廷。徽宗听报,便询问道士徐神翁,徐回答说,"这是孽蛟作怪,必须请张天师来收妖。"宋徽宗于是派人从龙虎山请来张天师。
宋徽宗向其询问解救之法,张天师言称此乃是盐池遭遇了邪神蚩尤作祟,并称可请本地战神关羽显圣斩杀蚩尤。于是,在解池便上演了一出“关羽大战蚩尤”,最终蚩尤被斩杀,解池产量下降的危机被解除。此事看似荒唐,但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官方史料之中,却都出现了类似记载。这个故事更是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广泛传播,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
有了这个故事,关羽就算是与盐业联系上了。明朝时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朝廷于北部边境集结重兵,而为了解决边军粮草,朝廷便鼓励各地客商自行运粮至边境,然后由朝廷根据运粮多少开具“盐引”,而客商便可凭借盐引到盐场领盐销售,或可用盐引来换取米、铁、马等紧俏物资。
要知道,古代长期实行“盐铁官营”,销售食盐利润极高,而晋商便凭借此条生财之道,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作为盐业守护神的关羽,自然也就为晋商奉为守护神。而在商业活动中,义气和信用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而自宋朝以来,关羽的忠义经神早已成为了普世价值。因此,随着晋商遍行天下,商人对于关羽的奉祀自然也就流传了开来。
与此同时,清朝对于关羽的尊崇也是更上了一个台阶,早在关外之时便为其立庙祭祀,并赐庙额“义高千古”。入关后,更是将关庙载入祀典,岁时致祭,并不断制造关羽显圣的故事,予以加封。从顺治九年至光绪五年,关羽的封号直接从“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八字,变成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经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二十六字。
朝廷如此推崇,而又符合商人的普世价值,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帝—财富”的信仰开始为商人共同所遵循,甚至随着商人的商贸往来,而流传于东南各国,甚至于海外华人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