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事件 >
清朝大臣在上朝之前 太监为何会在大殿前甩鞭子
更新时间:2021-03-16 15:20

  对上朝甩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近年前,看清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皇帝上朝前,总会有一个太监在大殿前甩鞭子,鞭子打在地上噼啪作响,然后大臣们便排队进入大殿,开始早朝。这甩鞭子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

image.png

  甩鞭子的意思

  甩鞭子这在礼仪上的专业说法呢:“鸣鞭”,又称“静鞭”,“鸣之以发声,以示肃静”的意思。一般用于提醒大家,安静了,皇上要来了,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了,类似于大堂上的“肃静”、“惊堂木”的作用。

  就像我们 现在举行大型演讲活动,领导讲话前,总会有一个主持人拿着话筒,喂喂几声或者咳嗽几下,提醒所有人注意了,这个甩鞭子和这个动作其实是一个意思。

image.png

  元 袁桷 《内宴》诗之二:“椶(zong)殿沉沉晓日清,静鞭初彻四无声。”

  当日五更三点,道君皇帝升殿。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天子驾坐,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卷帘退朝”--《水浒传》

  甩鞭子的要求

  我们现在看电视的时候 ,发现几乎甩鞭子这个动作都是由太监在做,而实际上,这个动作是由銮仪卫一名校尉执行的。鞭子长10米,用黄丝编织而成,把长约三十公分,刻着龙头,鞭梢用专门的软皮制成,涂蜡,打在地上特别响亮。

image.png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可不是随便挥舞的,像早晨公园晨练的老大爷一样,拿着鞭子一顿乱挥,除了噪音,就是练一膀子力气。

  而且这种礼仪并不是清朝才有的,而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就已经出现了甩鞭子的记录了,到了宋朝时期,甩鞭子开始规范化,元、明朝也沿用了这种制度,到了清朝时期,这个动作就已经非常标准化。

  根据《宋史》记载:“殿前指挥使,行门二十二人,鸣鞭十二人,孝宗增为一十四人”。

  元朝时规定:“皇帝出阁升辇,鸣鞭三,升御座,鸣鞭三”

image.png

  皇帝上朝前,由中和殿到太极殿,当皇帝到达时,会有礼部官员高喊“鸣鞭”,这时执掌鞭子的銮仪卫就会甩三下净鞭,早会结束会,銮仪卫又甩响三下净鞭,这就是说明朝会结束,皇帝起驾退朝后,然后群臣才退下,表示对皇帝尊重。

  鸣鞭除了次数、时机有要求外,力度也是有要求的,每一鞭之间间隔的时间、力度要完全相同,稍有差池,那就会受到仗刑的惩罚。其要求的苛刻程度,应该不会比现在阅兵的低。

  

关键词:清朝,大臣,上朝,之前,太监,为何,大殿,前甩,鞭子,上朝,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为什么有些人质疑安德海是假太监?有哪些证据可以表明?
  •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