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范蠡离开越国时,给大夫文种留下一封信,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典故。
这个典故常用在开国皇帝取得天下后,将建功立业的大将们诛杀殆尽的场合,也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被人杀掉。有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刘备、曹草、孙权三人在不同时期一统天下,谁最有可能诛杀功臣?
很多网友直接给出答案,最可能就是孙十万(即孙权)莫属,因为他还没有取得天下就已经举起屠刀了,这点陈寿早已告诉我们了。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孙权有一番评价,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新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大家注意陈寿提到的“有勾践之奇”这几个字,越王勾践最有名的就是忍辱负重和兔死狗烹,范蠡正是看到这一点,早早就离开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说三国时也提到这一点,他认为陈寿说孙权“有勾践之奇”有一语双关之意。
陈寿和易中天都没有看错,孙权还没有取得天下时,就已经杀得很带劲了,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说说孙霸,孙霸是孙权第四子。对于这个孙霸这个儿子,孙权封他为鲁王,但是孙霸和太子孙和在宫内地位没有差别。
孙霸被封为鲁王时,是仪当时兼任鲁王傅,他也认为孙霸和孙和在宫内待遇一样,这很不妥。是仪向孙权上奏,“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对于是仪的谏言,孙权没有真正听进去,只是禁止孙霸和官员来往。暗地里,孙霸不断结交大臣,迫切希望能夺取太子之位。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孙霸因图谋杀害孙和被孙权赐死。
大家想一想,孙权连自己的儿子都下得了手,何况大臣呢?在杀掉孙霸、废掉孙和时,孙权顺带杀掉那些支持孙霸、孙和的江东士族,一时间江东血流成河。更过分的是,孙权最后立了个未成年人孙亮,咱们这位孙十万估计脑子真的进水了。
再差一句,陆逊为了太子之事可谓草碎了心,可孙权一点都不领请,“权累遣中使责让(陆)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最后再说说,最不可能取得天下诛杀功臣的就是刘备。陈寿在《先主传》中评价的也很客观,“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总结一下,孙权最可能杀功臣,曹草其次,最不可能就是曹草。所以,我们发现刘备再惨都有人誓死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