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死后朴妃、安贵妃去哪儿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型历史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成祖朱棣经过三年多的“靖难之役”,终于从侄儿朱允炆手里夺得天下,成为九五之尊。朱棣是一代雄主,热衷于征战沙场,多次深入漠北,发誓要消灭。第五次征讨漠北,朱棣不幸病逝,他宠爱的朴妃、安贵妃命运如何?她们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征讨漠北,被马哈木大部队所阻,退守至榆木川时病亡,享年六十五岁。当时,皇太孙朱瞻基和内阁首辅杨士奇矫诏,太子朱高炽登基。然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手握重兵,前来奔丧。这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明仁宗朱高炽带领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等藩王给朱棣守陵。
细心的朋友们发现没有,朱棣棺椁在灵堂正中,两侧却有几个小盒。那么这几个小盒是什么呢?里面盛放着什么呢?对明朝历史熟悉的读者或许猜到了,没错,它们就是盛敛朴妃、安贵妃们的棺椁。在《大明风华》中,朴妃、安贵妃没有生育,都被殉葬了。好多人感到奇怪,殉葬制度不是早在秦汉时期早已废弃了吗?怎么在明朝又死灰复燃了?
原来明朝朱元璋、朱棣继承的是元朝的殉葬制度。大明王朝规定,凡后宫之中无所出者,皆以为殉。
朱元璋虽然对腐朽的元朝深恶痛绝,可是为了标榜自己“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受命于天”于是将元朝奉为正统,实行“元规明随”的做法。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有着殉葬这种野蛮落后的习俗。如成吉思汗去世后,挑选四十余名女子,活活殉葬。
朱元璋对于元朝这个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却莫名其妙地承袭了下来。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时,“伺寝宫人尽数殉葬”,多达30人给他陪葬。
因此,《大明风华》中,由当红小花孙骁骁、赵韩樱子出演的朴妃、安贵妃很可能被殉葬了,她们的棺椁摆放在朱棣棺椁旁边,惨绝人寰。那么,朴妃、安贵妃在历史上的原型,是不是也被殉葬了呢?
根据历史记载,朱棣驾崩时,包括朝鲜人康惠庄淑丽妃韩氏在内的16个嫔妃宫女殉葬了。韩丽妃就是安贵妃的原型,曾被朱棣关入冷宫之中,她的婢女们都被杀害,守门太监可怜她,时常给吃的,这才没有饿死。
在朱棣病逝时,被打入冷宫,还“无所出”的韩丽妃就是殉葬的首选。而朴妃的原型是朴妃,历史上,永乐八年(1410年)十月,权氏随明成祖北征,得胜归来时不幸死于临城,葬于峄县。她在朱棣驾崩前14年便死了,也就无法给朱棣殉葬了。
又据《李朝实录》记载: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朝鲜记载的给朱棣殉葬的宫女、嫔妃多达三十多人,人数众多,现场更加惨绝人寰。她们先是在大殿外用食,随后上吊而亡。她们大都不是自愿上吊的,而是被迫的,下场非常凄惨。安贵妃的原型韩丽妃临殉葬前,跪地苦苦哀求明仁宗朱高炽放她回朝鲜赡养老母,可是朱高炽不为所动,在一声声的“娘,吾去!”中,惨遭吊死殉葬。
古代皇帝嫔妃众多,流传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样一个说法。虽然大部分皇帝没有这么多嫔妃,少说也有十几二十个妃子。朱棣作为皇帝,自然也不缺女人。他玩厌了,隔几年就纳几个妃子,尝尝鲜。因此,朱棣在临终前,还有如花似玉的嫔妃,如朴妃、安贵妃,最多也就20岁左右。
皇帝在世时,这些妃子是皇帝的女人,享受荣华富贵,是“人上人”。可是在皇帝死后,这些嫔妃都成了“寡妇”,接下来的命运就无法预测了,尤其是没有生育的嫔妃比较悲惨。
如唐朝皇帝死后,没有给皇帝生儿育女的嫔妃会集中出家为尼(武则天在李世民死后,到感业寺为尼),如游牧民族的嫔妃会成为下一代皇帝的嫔妃(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嫁其长子复株累单于),而明朝初年“无所出”的皇帝嫔妃,等待他们的命运则是最悲惨的,那就是殉葬。
直到朱祁镇经历“土木堡之变”和南宫囚禁后,重新成为皇帝,想到为了自己哭瞎眼睛、大腿瘸了的钱皇后可能也被殉葬,非常不忍心,这才下达了“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废除殉葬制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