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到紫禁城大家都知道,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的皇宫,是皇帝妃子等人居住办事的地方。紫禁城面积大,气势恢宏。这么大的面积,古代的紫禁城有安保措施吗?紫禁城在古代如果发生了火灾或者强盗怎么办?其实,这些都是多虑的。当时紫禁城戒备森严,而且,早在古代,紫禁城就已经有了四大安保措施,面对突然请况也有报警。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生活在这里的帝后们在遭遇危险,比如火灾、地震、刺客等,侍卫们是如何传递出保护皇帝的警报信号的呢?恐怕光靠喊叫声,是不够的!今天就来说一说紫禁城的四大安全防护报警措施。
白塔信炮报警
大家都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而白塔信炮和点燃烽火台原理十分相似,都是为了快速传递信息。信炮修建在紫禁城西北侧的白塔山上,与紫禁城近在咫尺,只要接到紫禁城内出现危险的放炮令牌,炮手便会立即冲着天空开炮。驻扎在京城的八旗兵听到炮响声后,将士们必须迅速集合,各就各位,以防有反贼浑水莫鱼,对真龙天子不利。
白塔信炮一响,京城其他城门上的信炮也会鸣响,这样一来,消息会迅速地传播,京城立刻处于戒备的状态。
门禁合符制度
在雍正年间,雍正对把守紫禁城、以及京城各个城门的侍卫和卫兵,做出了必须使用“合符”严格的规定。小编举一个例子,古代将军带兵打仗,需要使用虎符,虎符是一只可以分成两半的老虎,皇帝留一半,将军拿一半,皇帝派将军发兵,传令官必须要拿着皇帝的一半虎符,与将军的另外一半虎符合成一只完整的老虎,将军这才可以行驶发兵的权力。
唐代的合符是鱼符,而到了清代,门禁的合符就成了金属的圣旨合符,以及木制的可以打开紫禁城各处城门的木制合符了。
紫禁城各处宫门干系重大,守门的侍卫必须严格值守,特别是“圣驾巡幸的地方”时,大内侍卫更要一丝不苟,对于夜间出入者,必须核对合符,以确认身份。
腰牌管理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腰牌始源于清天聪五年,但紫禁城使用腰牌考证身份始于康熙朝。最开始,腰牌是官员身份的一种象征,武官和内官佩戴牙牌、贴牌,而校尉、厨子等人使用的是铜牌、木牌。出入禁门时,必须佩戴腰牌。
随着腰牌管理制度的逐步成熟后,朝廷修改了腰牌的相关规定,除了每三年更换一次腰牌外,腰牌的样式和制作腰牌的材质也逐步多样化。如今,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的紫禁城门禁腰牌多达到9000余件。
警报器:石别拉
在紫禁城内外,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在台阶栏杆的柱顶上发现上面开孔,下面雕有花纹的空心球状物体,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只是一个普通的装饰物吗?其实,这就是皇宫的警报器——石别拉。
石别拉又称石海肖。每个石别拉的顶端都有被打穿的小孔,底部是露孔的小石球。当紫禁城遇到突发请况时,如着火,地震或者外敌入侵等,侍卫们就会用报警的铜角擦入石别拉的小孔然后猛吹,此时小石球就会震动,从而发出“呜呜”的声音,此时,听到声音的大内侍卫会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面对这四种警报防护,你会不会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