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事件 >
朱元璋奇丑无比的画像到底是谁画出来的?
更新时间:2021-02-02 19:52

  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在历史上一直广受众多人的争议,从来未有一个人的长相,能像朱元璋一样能够引起如此之大的讨论。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长相也被人为的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样貌:一个是所谓的器宇轩昂的帝王之相、而另一个则是其丑无比、甚至超出人类生理范畴的猪龙之相。

  而这两种样貌皆有对应的传世画像和史料记载,并且各自有其观点支持者。到底哪个说法才是真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从遗传学分析

  假如朱元璋真的是生的一副奇丑且近似夸张的相貌,那从生物遗传角度来看,他的后代中,照理说应该至少会有一两个出现跟他相似的样貌。

  毕竟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这也是生物遗传上必然会发生的事请。

  但是反观朱元璋的众多儿子,竟然没有找到一个有一丁点类似他这样的的样貌,更不用说他那种下巴似弯月般的凸出,额头隆起大块的凸出,又或者满脸黑痣的五官。

  难道他的那些个儿子都是非亲生的吗?这显然不可能。

  难道他们个个都是基因变异而且都往着好的方面发展,这也不符合概率学。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们,至少前三代子孙的长相极其类似,跟朱元璋的正常样貌画像一个类型的,都是一副大胡子、丰满脸颊加上壮硕身材的样貌,几乎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所以唯一可以解释这一切的就是朱元璋的长相绝不是那种奇丑的猪龙之像,而是比较符合古典审美的帝王之相。

  二、两种不同画像真假探究

  既然人们对朱元璋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样貌的观点,那么关于朱元璋的传世画像也相应的分为两种。

  帝王之相的画像只有两幅,一张壮年全身坐像,一张老年半身画像。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画作经细,服装考究,虽然呈现出不一样的年纪,但是脸上五官却是一脉相承,甚至连胡子的分布也大体一致,画像的风格也与历代明朝皇帝的画像一致。

  所以这显然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因为如果不是近距离对皇帝进行绘画是不可能画的这么仔细的。

  而另一类画像则有八九副之多,并且各个画像长相各不一样,完全不像是在描述同一个人。观看这些画像,他们的服装粗制不堪,穿戴完全没有考究,有的甚至是按照汉唐风格来绘画,共通之处就是都是下巴凸出或者额头凸出,都遵循着“奇骨贯顶”这句相学话语。

  很明显这些画作出自不同人之手,并且作画时期也不一样,应该是后世的民间根据所谓的传言和史料记载想象而画出的。

image.png

  因为每个人想象的朱元璋不一样,所以画出来也就各不相同了。这种请况并不奇特,此前不乏有人根据想象画出先前的历代君主之相,只是没有画的像朱元璋这么奇异了。

  所以如果从画作上分析,似乎第一种长相比较靠谱。

  三、史料关于长相的记载

  几乎所有关于朱元璋长相的史料记载,都是说他样貌如何“奇伟,异于常人”。

  这个说法还算与历朝历代关于开国皇帝的描述大致一样,都是渲染皇帝如何与众不同,也就是天生一副真龙天子相。

  但是除了说朱元璋外貌奇伟之外,还有这一个词语“奇骨贯顶”。这跟第二种长相的描述就很接近了,也就是一副弯月形或者是鞋拔子脸,脖子上奇骨隆起直至头顶。

  这种描述根本不是人类该有的样貌,仔细一想却是跟我们对龙的样貌描述极相似,也就是说史料都在渲染朱元璋生的一副“龙颜”。

  无独有偶,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也被描述成天生额头上有两个凸起的角,不同的是朱元璋头上的“奇骨”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

  《明太祖实录》写到朱元璋的“奇骨”是在登基之前的某天做了一个怪梦,睡醒生成的。所以说朱元璋奇特的样貌看来也是跟前人“模仿”得来的。

  经过如上的层层分析可得,朱元璋或许生的不俊俏,但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的长相而已,不可能是一个奇特的外星人。

image.png

  然而几百年来人们却乐见一个长相奇异到离谱的猪龙之像,或许是因为这种被扭曲了的样貌,更符合人们对帝王这种神秘而又威严的人物的崇拜心理。

  朱元璋的帝王长相,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百姓根据自己的想象集体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朱元璋,奇丑,比的,画像,到底,谁画,出来,明太祖,朱元璋,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为什么有些人质疑安德海是假太监?有哪些证据可以表明?
  •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