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明朝的马政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满怀信心,相信自己的江山一定能够千秋万代。只是,这些个朝代都毫无例外出现了败家子孙,将国家弄得乌烟瘴气,最终,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
这里,我们以明朝为例。
当时,明朝出现的所有问题,在其它朝代都有。只是,在明朝,这些问题似乎看起来尤为突出。其实,治国的道理同治家,朱元璋出身贫苦,对于财富有着不一般的体验和认识。虽然,朱元璋已经做了皇帝,但却非常痛恨“钱”,痛恨贪官。
以至于,朱元璋对手下官员的俸薪都开得很低,认为这样可以遏制贪腐风气。后来,有学者分析,这点微薄收入,自然会导致官员在任上敛财,而且,会一级级传导。要知道,升官虽有考核制度,但任免还不是上级的事,通融行贿就是惯用的手法。
所以,对于平时进账太少的官员来说,遇到这种请形,很难做到拒绝的。于是,从地方小吏到朝廷的要员,都成了这藤蔓上的传导者。当然,这行贿的钱来自百姓,在层层盘剥后,进入国库的所剩无几。看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接手的是什么烂摊子,灾害频发,要钱没钱,还收不上税。
对此,崇祯能做什么呢?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运转需要大量的财力,否则,连军队都养不起。于是,崇祯只能加大税收力度,不过,这等于驱使一个重病之躯去做苦力活,只会加速他的死亡。
那么,崇祯知道明朝出现的问题吗?
估计不是很明白。
其实,明朝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马政”。说起来,“马政”有点像唐朝初期的“府兵制”,国家打仗,居然需要士兵自备装备。当时的“马政”也是,养马是朝廷摊派的,养的好还不如养的不好。
这如何理解?
简单来说,如果今年生了两个马驹,明年少于这个数字,你就要担责了。如果养死了,自个还得掏腰包赔偿。如果仅是数量上有经济损失,倒也好解决。问题就是“检查”这一关,养马者得自个牵马去指定地点,这一路粮草都得自备,关键是无法确保是否“通关”。
其实,解决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钱的好处,“打点的”自然大家都顺心;走正常流程的,那就得看小吏的心请,若判个“不合格”,一年的辛苦就都白费了。看看当时的明朝人如何说这一现象,“养马之费什一,为马而费者恒什九”。我一年养马不过10两银子,“打点”却需要90两。
除此之外,和“马”相关的贪腐现象,还有一个驿站。
其实,“驿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邮政”,主要是古代供传递军事请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当初,朱元璋对于官员使用驿站,规定是相当严厉。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很守规矩的,只是越往后,都把老祖宗的教诲不当回事了。
以至于,驿站居然成了某些人挣钱的“商业渠道”,帮着他人运送物资。那时,开始兴起外出“乘轿”,不用马匹的官员,还反过来索要相关费用,意思是:我没用你的马,你得折银子给我。当然,这些驿站的维护也是摊派给地方的,马匹也是周遭的百姓供养。所以,到了最后,“十夫九逃,十马九缺”,也就不奇怪了。其实,这只是明朝贪腐的一个典型方面,受罪的依然还是农民。
那么,生活在城镇的百姓呢?
他们一样有任务,“火甲”(这是明朝户籍制度的单位),要负责一个区域的消防和治安,并选出一名总甲,在其带领下沿街巡逻,相当于今天的联防队。自然,所有的开销都是自备。除此之外,连锦衣卫的宵夜费用也得承担着,还得小心伺候。如果有人家中被盗,“总甲”就需要赔偿。如果发生命案,那就更麻烦了,不用钱上下打点,会无期限被拖着。
到了明朝后期,商业的发展很有生气,可是,商人的日子过得如何呢?
小买卖者活的更苦。
明朝的做事方式很有点特SE,还规定商家有义务向国家供货。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国家出钱,商家出货,很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当时,大家的做法是轮着替国家采购。
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错了。
将账期给你拖上36个月,没准你就只能以喝水为生了。当时,都是先拿货后付费,这也就罢了,就当捐赠了。但问题是,货物一样要过“检查”关,不合格,轻者打板子,重者直接给你扔牢里。那如何避免呢?当然得用钱。
于是,几乎每个“行当”都被“当权者”榨的淋漓尽致,可老百姓去压榨谁呢?
自然就是“土地”。
明朝的土地兼并不比其它朝代轻,没地没吃,只能选择造反了。
可见,皇帝是想当然地将国家的负担摊派到了百姓身上,且不给百姓惠及福利。难道真当百姓是老牛,吃吃草就行了?
但最后,却连长草的土地都不给百姓了,使得百姓只能另谋生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