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级森严的传统封建社会,衣食住行处处都有规章。尤其是在官场,服饰往往说明着身份等级,皇帝们的“龙袍”最能说明问题。唐太宗、宋太祖,清诸帝,他们的明黄龙袍一个比一个华美。但你也许还曾注意到,早期的“龙袍”并非黄SE。秦始皇、汉武帝,乃至魏晋君主,他们在画像中往往都是身着玄SE衣袍。怎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龙袍”的本质
我们常说的“龙袍”准确划分应更接近“冕服”。冕服并非日常穿着,而是在重要礼仪场合的特定着装。《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都称,冕服的发明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皇帝。《易经·系辞下》还载:“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虽是流传下来的上古传说,却正说明了冕服,包括“龙袍”一直以来的功用——表示社会等级、秩序和威严。
二、早期冕服的发展
在可考的周代,冕服已有明确的六大种类,即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大裘冕由黑SE羊羔皮制作,是祭天的礼服;衮冕有龙形首章;鷩冕以雉羽为首章; 毳 冕以老虎和长尾猴的的MAO皮为首章;希冕以刺绣粉米为首章;玄冕无纹无冠冕而为玄SE,即黑中略带红的赤黑。
这时的冕服,并非绝对的帝王专属。天子六冕皆可穿着,而公可穿衮冕及之后的五冕,侯、伯可穿鷩冕及之后的四冕,……卿和士大夫都可穿玄冕。
而至秦汉,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礼崩乐坏之后,周代的冕服之制消失殆尽。秦始皇大手一挥,将所有的冕服都统归为“袀玄”这一种。汉代也基本承秦制,以袀 玄为帝王之着。直至隋炀帝初即位时,朝臣们议定帝王服装,仍旧反复谈及“至秦,初六冕,唯留玄冕(即袀玄)”。
后世对“袀玄”的理解有两种:一种认为袀玄由不连接的玄SE缯 衣和绀SE缯 裳组成;一种认为袀玄是由玄绀缯制成的上下相连的深衣。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解释,其中的“玄”“绀”都是指黑中带红的赤黑。至于秦始皇当年为何选择玄绀SE,通行的解释是秦尚水德,而在“五德始终说”里对应水德的玄SE正居于首位。
三、后期冕服的定式
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东汉中央正式制定了完备的服饰制度,玄SE衮服和袀玄被确定为用以祭祀的冕服。其后的魏晋也基本继承这一制度。而隋唐,虽对服饰制度进行了改动,但玄衣依旧是冕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唐代也订立了一个重要的新制度:帝王常服多由赭黄袍、衫、巾等构成。这开了赤、黄逐渐为帝王专属颜SE的先河。
宋代,服饰制度再一次得到更新。帝王的常服,以及参加重大宴会的礼服,皆被确定为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靴等。而这样的装束,已越来越近接我们熟悉的明黄“龙袍”。
至明初,朱元璋和朱棣对“龙袍”做了详细规定:“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束带间用金、琥珀、偷犀……冠乌纱折角向上巾,服黄SE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带(用玉)、皮靴。其外还有网巾。”我们在明代帝王画像中所见的“龙袍”,便基本遵循这些定式。
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则在引进一部分汉人服饰的基础上,大量使用具有民族特征的礼服。这些礼服红、白、青、绛、玄等SE皆有。元代还有独具特SE的的质孙服。质孙服颜SE不定,在不同的宴会上所有与会者可能还会穿着同种颜SE的质孙服。因而颜SE在这些服饰上,时常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等级划分。
不过清代相对更加有民族个新。清初,曾有人建议学习汉族服饰制度,沿袭冕服传统。但在最终确立下来的清代服饰制度中,冕服被彻底删去。原本以玄SE为核心的冕服,被明黄SE(偶或蓝SE、红SE或月白)的朝服取代。
因而纵览封建时代,象征帝王统治的“龙袍”,其实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玄SE为基调的。帝王常服颜SE相对多变,但最正式的冕服直至明代都还保留着“玄表纁里”或“玄表朱里”的特征。仅是在清代,玄SE才基本退出帝王礼服的配SE行列。(带有皮MAO的冬装等亦可见玄SE。)
至于我们有秦汉至魏晋的帝王穿玄SE“龙袍”,而唐至明清的帝王穿明黄“龙袍”的认识,与一直以来流传的帝王画像有很大关系。在早期画像中,帝王多是着正式的冕服,而唐、明等帝王则多明黄的常服。是故因为这些画像就以为“龙袍”不再是玄SE,便可算是一场误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