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鲁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要论起三国时期的谋士,有人第一反应就是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当然,最初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只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司马懿和姜维都是后世人强加上去的,并且司马懿和姜维可不仅仅是谋士那么简单,切确的说他们二人应该是统帅。
三国时期谋士是一个很重要的团体,他们一般都是跟随在主公左右,为主公出谋划策,比较有代表新的人物有郭嘉,法正。而像诸葛亮,荀彧等人从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属于模式的范畴了,荀彧从始至终都没有随曹草出征过,而诸葛亮在刘备前期跟随刘备出征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地盘等着诸葛亮来治理。
曹草的五大谋主,刘备的卧龙凤雏法正,真正意义上的谋士只有荀攸,贾诩,郭嘉加上刘备的庞统和法正。这几人可以说包揽了三国谋士的前几名,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东吴并没有出现什么厉害的谋士,其实大家都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误导了,因为罗贯中写三国,遵循的是尊刘抑曹的观点,而对于东吴就没有那么大的描写力度了,很多事请都是一带而过,甚至干脆忽略掉,但是在正史中,东吴的人物同样是经彩纷呈。比如三国时期东吴最重要的谋士鲁肃。
熟知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刘备以及蜀汉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隆中对可不只是三分天下这么简单,他还是诸葛亮从出山开始一直到去世之时的重要的行事依据,甚至他死后,姜维还在延续他的战略方针。只不过隆中对有一个重要的致命伤,那就是荆州。可以说隆中对的一切都是以荆州为出发点,所以失去荆州后,无论诸葛亮,姜维,蜀汉群臣如何努力,蜀汉依然还是走向灭亡。
其实早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鲁肃就非常详细的向孙权阐述过三分天下,东吴占其一的核心思想,这就是鲁肃的榻上对。榻上对中,鲁肃的看法非常鲜明,任务汉室已微,孙权应该占据江南,进而征讨荆州刘表和黄祖,实现裂土称王的目的。
鲁肃出身淮东,本是袁术底下官吏,袁术难得一次发现的人才就是鲁肃,却被鲁肃嫌弃,带领全家南迁投奔周瑜,他的母亲去世后,想去投奔邓宝,却被周瑜追回,介绍给孙权,孙权与鲁肃秉烛夜谈之后,这就是影响东吴几十年的榻上对。
曹草占据北方后,挥师南侵,其实此时最难受的不是刘备而是孙权,毕竟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草,此时刘备仍旧没有立足之地,大不了接着跑,但孙权不同,孙权当时不仅占领了江南大部份地区,还占有荆州的一部分,鲁肃心知单靠孙权一方肯定不能抗衡曹草,所以在没回江东的请况下,直接去了刘备那里,说服刘备联合孙权抗击曹草。
等他回到江东之时,东吴上下已经是哀嚎一片,甚至大部分将领都准备向曹草投降了。鲁肃联合周瑜向孙权力陈利害,才最终打动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草,而后又奔走于孙刘之间,让联盟得以稳固。却让罗贯中将鲁肃描绘成一名老好人的形象,实在太过偏颇。
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肃在江东的影响力还要超过周瑜,毕竟周瑜长于带兵,对战略的谋划完全弱于鲁肃,这也是周瑜死前,极力向孙权推荐鲁肃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他深知只有鲁肃才最适合这个位置。
同样,鲁肃的早亡,也导致了孙刘之间的裂痕,两家的矛盾点在荆州,切确的说是在南郡,孙权依照榻上对时刻想收回南郡,而刘备基于隆中对不想将南郡还给孙权,没了鲁肃的居中调节,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一下子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失去了立足点,以后的时间里,诸葛亮那么多次北伐都没有大的成果,继而蜀汉亡国,单凭一个孙权怎么可能抗衡北方的魏晋。
也许,此时天下之人才会发现鲁肃的强大之处,才会感觉孙权偷袭荆州确实是一着臭棋,怪不得网友感叹,原来鲁肃才是三国中最被忽视的谋士,感叹《三国演义》实在是误导观众,骗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