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春秋五霸,古往今来,史学家们一直都议论不休,没有定论。
《史记索隐》上记载五霸依次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上记载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但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之外还有一霸,他便是虽无霸主之名,却有霸主之实的晋悼公。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的君主之位是白捡来的。
让我们把时间先追溯到公元前678年,晋侯公族(亲戚)中的曲沃武公篡夺了晋侯之位,这给晋国历代国君留下音影,使他们对自家的亲戚是防之又防,也因此剥夺了他们诸多的权力。
然而在失去公族的帮助后,晋国国内的卿族(勋臣后代)的势力发展反而犹如火箭般的快速,至春秋晚期,晋国国内卿族变得肆无忌惮,他们专擅朝政,弑杀国君,嚣张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到了晋厉公在位的时期,他大张旗鼓的整顿卿族,这机起了一大批卿族的反抗,他们串联起来,刺杀了晋厉公,拥立远在洛阳为质年仅14岁的公子周为新任国君,名为晋悼公。
卿族的目的很明确,立14岁的公子周为新国君,就是因为他的年纪小,好掌控,好从中获取各种利益。然而让卿族们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公子周少年有为。他刚刚继位,就通过演讲的方式,要求公卿士族对他忠心耿耿,而且暗中严厉批评了公卿士族的弑君行为。
他不仅说而且做了许多改革,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先是启用了自己的亲戚子侄,后又大力整顿内政,发展军事,使晋国国力蒸蒸日上。
正当晋悼公轰轰烈烈的掀起改革之风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戎狄举大军南下,侵占晋国边疆,晋悼公决定出兵讨伐戎狄,晋悼公身边的重臣魏绛提出反对之声。
他向晋悼公建议与戎狄和亲,以休养生息,图霸中原,这种做法既可以起到以德服人的目的,又可以保持与戎狄的关系,便于双方互市,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
通过魏绛的反复规劝,晋悼公放弃了出征北戎的念头,采纳魏绛的提议,自此,晋国通过和亲,成功解决了北方的边境问题。此后,晋悼公将主要的经力放在与中原各诸侯国争夺霸权上。
公元前564年,晋国的附属国郑国背叛晋悼公,晋悼公联合各路诸侯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晋悼公惧怕强大的楚国会擦手,有退兵之意,魏绛便又献策给晋悼公,让他采取疲敌之计,让各路诸侯联军轮流进攻郑国,晋悼公又采纳了魏绛的计策,对郑国时常用兵,终于驱使郑国投降。
虽然郑国投降,但在晋国想要成为霸权,就要越过楚国这座大山,于是晋悼公通过几年的励经图治,就具备了和楚国一较高下实力。
随后晋悼公马上率兵攻打楚国,在大臣魏绛的计谋之下,楚国大败,晋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成功复兴了晋文公时的霸业。
公元前562年,晋悼公与卫、曹等十国在修鱼举行会盟,十个诸侯国皆承认了晋悼公霸主的地位,史称修鱼之会。
成为霸主的晋悼公,仗着晋国强盛的国力,对周天子的态度更加傲慢,他几次路过东周都城周王畿时,都懒得去朝见周天子,后来干脆停止了诸侯给周天子的朝贡,并替代周天子接受诸侯的贺礼。从此,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下降,倘若假以时日,晋悼公完全可以取代周天子,甚至可能提前完成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
不过上天给了他很好的能力,却没有给他很长寿命,公元前588年,年仅28岁的晋悼公病逝,本可有一番作为的晋悼公,终究还是带着自己独霸中原的理想,走进了坟墓,着实可惜。
总之,晋悼公心心念念的是加强集权,恢复先祖的荣光,使晋国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但唯一遗憾的是,他始终不能彻底解决国内卿族大臣权力过重的问题。
究其根源,还是晋国内卿族的力量太过根深帝固,而晋悼公的改革措施,只能对卿族大臣的坐大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晋悼公去世后,晋国再无雄主。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晋国终也逃不了灭亡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