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蒙古族起源于额尔古纳河,隶属于东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蒙古各部不断分化发展,范围逐渐分布在南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南北、蒙古高原地区。
唐朝前期,蒙古高原纳入版图;唐朝后期,东北平原和外兴安岭南北纳入版图。
907年唐朝灭亡后,契丹兴起,蒙古被辽国统治;1125年金灭辽后,蒙古各部被金国统治。辽国灭亡后,蒙古各部逐渐成为草原的主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各部开始走向统一。
由于辽国和金国被认为是我国的正统王朝,所以他们治下的蒙古各部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清朝时期,更是先后搞定蒙古各部,将蒙古各部分布的外兴安岭、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纳入版图,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今天的蒙古族,分布在我国和北方邻国,人数约1000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其中包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察哈尔部。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旋即开始了向周边的猛烈扩张,昔日的宗主金国和夹缝中的西夏最先受到打击。
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将这个刚崛起不久的国家彻底抹去,将蒙古势力拓展到新疆以及中亚、南亚、西亚地区。后蒙古在西域先后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
1235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率军西征,史称“长子西征”,此次西征击败钦察罗斯,势力远达多瑙河流域,占领东欧地区,震惊欧洲。西征结束后,蒙古建立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
1252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发动第三次西征,此次西征攻陷了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地,后建立伊儿汗国。
到1259年第三次西征结束,蒙古汗国疆域达到顶峰,面积达到空前的35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本部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以及伊儿汗国。
但是,盛极而衰,因为蒙古汗国幼子守灶制度的弊端,导致蒙古汗国每当汗位交接,必然是腥风血雨。
1259年,蒙哥汗身死钓鱼城,汗位再次出现空缺。蒙哥弟弟忽必烈和正统继承者阿里不哥展开了长达5年的战争,最后取得胜利。
在忽必烈争夺汗位的过程中,四大汗国因为站到了不同的队伍导致蒙古汗国内部的分裂,除伊儿汗国支持忽必烈,剩下的三个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而忽必烈取胜后,也意味着三个汗国的正式分道扬镳,伊儿汗国也和钦察汗国成为水火不容的死对头。
忽必烈在争夺汗位的过程中,大量起用汉人,采用汉法,等到忽必烈取胜后,将汉法推向蒙古本部汗国全境,机起境内蒙古旧部的反抗。但忽必烈铁腕推行汉法,为元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次年迁都燕京,改名大都,至此蒙古本部汗国TUO离蒙古,走向中原,开始了一个封建王朝的进程。随即元朝在1279年消灭南宋,完成了中原的统一。
因为此时本部汗国和三大汗国已经分道扬镳,虽然名义上是四大汗国的宗主,但是早已貌合神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所以不能混为一谈。
因为定都中原,推行汉法,尊崇大一统的皇权专制制度,所以元朝是我国的封建王朝而蒙古汗国不是。
忽必烈称帝后,向东进攻高丽、日本,向南出击交趾,向西击退海都叛乱,将疆域推向极盛。
极盛时期的元朝面积达150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王朝!
在大多数的元朝疆域版本中,元朝北界都没有显示完全,在教科书上更将元朝北界划到北冰洋沿岸,即整个西伯利亚都是元朝的疆域,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条件,对于酷寒的西伯利亚根本难以开发,且当时的西伯利亚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毫无意义,所以这里不可能是元朝的疆域范围。
事实上,从北纬58度开始,就是大面积的冻土区范围,这里冬季冻土,夏季沼泽,不但不能种地,甚至不能放牧,这样的区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控制,更无法进行派官和驻军,所以不是元朝的势力范围。
郭守敬在天文测量时,将最北测绘点设置在北纬63度左右,这已经是中原王朝所能达到的极限。
因此,元朝的疆域包含了中原地区、高丽半岛北部、外兴安岭以南的东北地区、蒙古高原、贝加尔湖周边的西伯利亚南部、新疆东部南部、青藏高原全部等,面积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