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草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同年七月,曹草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草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九月,曹草到达新野县,刘琮就以荆州投降曹草,派人用朝廷过去颁发的符节去迎接曹草。刘备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曹草进军江陵,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侯,连同蒯越等人,被封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曹草下令从狱中释放韩嵩,用朋友的礼节来接待他,让韩嵩评价荆州人士的优劣,都加以提拔任用。任命韩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曹草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此时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共抗曹草。同年十二月,孙刘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草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草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当时曹草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诈降,用火攻之计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经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对于曹草的兵力有八十万、一百万等夸大。
经过几十年的大混战,到了曹草统一北方,北方的人口数量未必有东汉末期的十分之一。像长安这种百万人口的大都会,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全城人口竟然只剩几千,还都是老弱,就算想抓一百壮丁难度都很大。曹草占领袁绍的冀州后,兴致勃勃地说:“冀州真是大州啊,足足有三十多万户呢!”按照一户五口算,才有一百五十万,当时北方人口的减员很多。
既然北方生存状况糟糕到这种程度,加上曹草还要对付让他头疼的西凉马腾、韩遂的十几万羌汉联军,北方还有鲜卑、匈奴之类的外族,他就算真的能凑出八十三万军队,也不敢全都调到南方作战。
所谓八十三万大军,也并非是罗贯中先生大笔一挥信手一写,倒也有些依据。所谓的依据,来自曹草在赤壁之战前给孙权写的一封恐吓信,信里他特别说自己带来了八十万大军。所谓恐吓信,自然是胡说的,没有一点可信度。所以赤壁之战曹草带了多少兵,一直是千百年来历史学家们特别喜欢研究的一个问题。
现在公认的曹军数字,是二十多万,这二十多万里还有荆州降卒八万,就是说曹草带来的兵马不过十多万。
曹草在小说里是率领八十三万大军诈称百万,现实中则是带了二十万人诈称八十万,后者貌似比较可信。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讲,二十万大军也足够他们头痛的了。
那么,当时孙刘联军有多少人呢?
小说里说是刘备一万,孙权五万。刘备逃到刘表手下做附庸带了几千人,在新野驻扎的时候招了几千人,后来又吞并了江夏刘琦接管的黄祖防备江东的水军守备队两万人,这样他派出一万人应该不困难。相比之下,孙权当时实力很分散,他的常备军总兵力也就是十万人,还要监视各地士族,自然不可能拿出全部人马来,一般人认为当时周瑜带到赤壁的军队应该是三万人。
战争的结局和小说里差不多,曹军经过大瘟疫折损了很多人,周瑜派人用火船烧了曹草的船,曹草没办法,只好带着十几万军队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