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独掌大唐宰相权位十九年的李林甫。
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是唐高祖李渊堂兄弟李叔良的曾孙。他从小不好学习,喜欢游乐玩耍,导致文化底子很差,当宰相时也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他一个亲戚生了儿子,李林甫写了贺函,上书:“闻有弄獐之庆”。古时将生男孩称为“弄璋”,意思是男孩长大以后执璋(玉器)为王侯。李林甫却把“弄璋”错写为“弄獐”,惹得满堂宾客掩口窃笑,后人因此称李林甫为“弄獐宰相”。
虽然学问功底不怎么样,但李林甫的社会大学读的很经,善于揣测人心,巧言善变,投人所好,总能把他想要巴结笼络的人搞定。他初入官场时,就特别注意结交皇帝身边的宦官宫女,从他们那打听皇帝关注的事,提前准备好说辞,一旦皇帝有问,他总能回答得让皇帝很满意。他对皇帝宠信的妃子武惠妃、宦官高力士特别巴结,靠着他们在皇帝面前不停地说好话,他也越来越得到玄宗李隆基的关注。
唐玄宗朝宰相李林甫
皇帝关注是第一步,关键还要让皇帝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这方面善于“揣测圣心”的李林甫技高一筹。有一次,李隆基想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有大臣担心皇帝西行可能会耽误农时,就劝皇帝等到冬天再回京。李隆基嘴上答应,但心里不舒服。李林甫深谙圣意,私下对李隆基说:长安洛阳就像陛下的东西二宫,您在两宫往来,还要选择时间吗?如果怕误了农时,免了沿途州县的赋税就好了。一席话把李隆基说的大喜,心想还是李林甫体谅自己,当日便命人安排回京事宜。
唐玄宗宠妃武惠妃
李林甫对皇帝、对有用的人极力巴结,但对没用的特别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那是表面和善,言语动听,背地里却经常使绊子、下刀子,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他府中有一个名为月堂的屋子,每次要构陷别人时,他都要在屋中苦思中伤之法。如果他高兴地走出来,那就意味着有人要家破人亡。后来李隆基这样评价李林甫:他妒贤嫉能,无人能比。”给事中裴士淹问: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让他当这么久的宰相?李隆基默然不语。
李隆基的默然不语里,估计也包含着他在某些方面对李林甫的认可。客观上讲,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如果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草包,那说明英明睿智的李隆基眼睛瞎了。《旧唐书》上评价李林甫“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这可以看做是对李林甫政务能力的一种高度概括,他对皇帝布置的工作,那是雷厉风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包括在财税改革、法制建设、兵制改革方面,李林甫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李林甫还有一手挺让人佩服,就是让那些桀骜不驯的胡人将领在他面前服服帖帖,不敢造次。一代枭雄安禄山平日里飞扬跋扈,对朝中大臣多有轻慢,但却唯独忌惮李林甫。他曾对身边人说:“我安禄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当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李林甫对付安禄山的手段,就是揣测准他的心思,不等他说,就把他想的全说出来了,让安禄山震惊不已,进而畏惧慑服。
当然,正是由于李林甫对胡人将领的放任使用,让他们各镇一方,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势力集团,在他死后终至爆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大唐由盛世转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