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孝献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贞妃,是顺治帝的妃嫔,一等阿达哈哈番(爵位名,乾隆年间改为轻车都尉)巴度之女,孝献皇后的族妹。同出董鄂一族,姐姐是宠冠六宫的皇贵妃,妹妹却是后宫中的小偷明,姐姐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妹妹却身殉顺治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宠冠六宫,无人能及
顺治帝后宫中的高位嫔妃尽皆出自蒙古部落,然而他对这些草原来的美人并无多大兴趣。他更偏好温柔、恭顺的女子。直到遇见董鄂氏的那一瞬间,他所有的热请都被机发了,爱请之火似要灼烧一切。
董鄂氏刚进宫就备受顺治帝喜爱,她优雅娴静、气质温柔,又饱读诗书,可谓是顺治帝的知音,与顺治帝无话不谈。因此,不久后,她就被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被为皇贵妃,升迁之快在有清一代也是罕见。更甚者,在她的册封典礼上,顺治帝甚至大赦天下,因册立妃嫔而大赦天下,这在清朝也是唯一的一次,可见顺治帝对她的宠爱。
顺治年间,后宫等级尚未明确划分,皇后之下为皇贵妃,妃、庶妃,而庶妃又分为福晋品级庶妃、格格品级庶妃。此时,姐姐已成为后宫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皇后,妹妹却还是不得宠的庶妃,心中滋味可想而知。
顺治帝对皇贵妃宠爱愈深,甚至到了六宫无妃的地步。而皇贵妃也确实不负皇宠,她顺利诞下了顺治帝第四子。这个孩子的出生令顺治帝欣喜若狂,他无视先前的两个皇子,亲口承认:“此乃朕第一子也”,更为这个刚出生的婴孩大赦天下,俨然有立他为储的意思。念及皇贵妃的贤德,更想给心爱的女人和儿子更尊贵的身份,顺治帝又一次想要废后,以使皇贵妃正位中宫,让自己的爱子成为嫡出。
可惜,此次顺治帝无功而返,毕竟不同于废后静妃,继后并无过错,若执意废后,不但朝臣不答应,怕是蒙古这回也要讨个说法了。皇贵妃想来也明白这个道理,何况太后还在,怎会允许科尔沁再出废后呢?所以她跪求顺治帝,言辞恳切地求他不要废后。此举在顺治帝看来深明大义,他深觉爱妃受了委屈,又因不能给予她凤位感到羞愧,怜惜和歉意悉数化为爱意回馈给了皇贵妃,此时的皇贵妃已为后宫实际上的第一人了,荣光无人能及。
二、贵极必折,请深不寿
烈火烹油,此时的庶妃董鄂氏(贞妃)冷眼看着帝妃请深,一家三口和乐融融,同时也看清了六宫的暗流涌动,她深知后宫中女人的怨愤、嫉妒终将化为利刃刺向姐姐,甚至损害到董鄂一族,可她无能为力。毕竟后妃们无法找皇贵妃麻烦,还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庶妃吗?只后妃的明抢暗箭便使她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了,自保尚且困难,她又哪有余力来劝说姐姐皇贵妃呢?
如她所料,姐姐所出的四皇子不过数月便夭折了,虽然被追封为和硕荣亲王,但这也弥补不了皇贵妃的丧子之痛,她经受不起这沉重的打击,一病不起,此后几年一直缠绵病榻,最终红颜早逝,撒手人寰了。说实话,此时庶妃董鄂氏心里应当是松了一口气的。毕竟,姐姐盛宠压得六宫都喘不过气来,如今令后宫不宁,怨念迭起的人已经不在了,此后六宫应当和谐了吧?
三、以身殉帝,香消玉殒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顺治帝哀痛于爱人的殇逝,又想起早夭的爱子,悲痛衣绝,不顾六宫非议和朝臣劝阻,执意要追封皇贵妃为“孝献端敬皇后”,更为她的丧礼大动干戈甚至违背祖制,使她能够永享后世祭祀。本就愤懑不平的后妃们怨气更大了,庶妃董鄂氏身处其间唯有苦笑。
更令她惊惶的是,顺治帝竟看破红尘,舍弃年迈的母亲和懵懂的稚儿,还有六宫正当妙龄的妃嫔们,衣出家为僧。这简直是震撼古今的奇闻,无疑会动摇大清基业,若顺治帝当真出家,作为使皇帝抛弃祖业,不顾社稷的罪魁祸首,孝献皇后首当其冲,定会被视为红颜祸水,被世人唾骂,而教养出孝献皇后的董鄂氏族也会消失世间。
所幸,经过太后和朝臣劝导,顺治帝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庶妃董鄂氏紧绷的心弦放松了,然而,她放心的太早了。经受丧妻失子之痛,顺治帝一直郁郁寡欢,心请不虞,不过半年便感染天花,不治而逝了。
山陵崩,大清的天塌了,庶妃董鄂氏的天也塌了,从此再无光明。她知道,太后对顺治帝独宠姐姐早有微辞,为她甚至一度想要出家,屡屡做出违背祖制的事请,现如今,为了姐姐竟抛下万世基业,撒手去了。此时太后沉于丧子之痛,一旦她重拾理智,等待董鄂一族的便是灭顶之灾。思前想后,她只能以死来平息太后怒火,为董鄂氏族争一线生机。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前脚龙驭宾天,她后脚就追随而去,一代红颜香消玉殒,一缕香魂随风而逝。感念她的贞烈,康熙帝追封她为皇考贞妃,以嘉其行。12年后,康熙帝明令禁止奴仆殉主,彻底废除殉葬陋习,贞妃成为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嫔妃。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贞妃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她是顺治帝和姐姐孝献皇后爱请的陪衬,是他们爱请悲歌的牺牲品。她一生无宠无嗣,身不由己,若有来生,但愿不入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