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作为史上最悲催的准皇帝,刘赟出身沙陀族,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侄,北汉世祖刘崇的长子,由于伯父婚后数年一直无子(后来连生三子),所以自幼被过继为养子。由于史料记载阙如,关于刘赟早期的经历不为后人所详知,我们唯一清楚的是,在后汉灭亡前,刘赟已经出任徐州节度使。此时,刘赟的生父刘崇,则担任河东节度使,是国内头号实力派军阀。
刘赟之所以能登上历史舞台,完全是拜堂弟-后汉隐帝刘承祐遇害所赐。原来,刘知远在临死前,考虑到接班人刘承祐年纪尚幼,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再加上后汉草创不久、内忧外患严重,所以便任命心腹杨邠、苏逢吉、史弘肇、王章、郭威为顾命大臣,以辅佐新君治国。其中,杨、苏、史、王均以宰相身份辅政,而郭威则以枢密使身份镇守邺都。
刘承祐起初很满意父亲的安排,将朝政大事全都交给辅政大臣们去处理,自己乐得当一个“甩手掌柜”。可是,杨邠、史弘肇、王章本质上都是浅薄小人,一旦执掌大权,很快便变得骄横自满起来,不仅专断朝政,而且多次为难皇帝,行为实在过分。尤其是杨邠,某次在朝堂议事时,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要求正在发言的刘承祐闭嘴,令皇帝羞愤至极。
刘承祐难以忍受杨邠等人的轻视,便在宰相苏逢吉和佞臣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人的唆使下,利用举行朝会的机会,派卫士在宫殿外的走廊下将杨邠、史弘肇、王章杀死,时在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刘承祐杀死杨邠三人后尤且不解恨,很快又派供奉官孟业前往邺都,命他暗中诛杀郭威。然而孟业跟郭威平素交好,刚刚抵达邺都,便将皇帝的计划全部泄露给他。
同年十一月十四日,不甘坐以待毙的郭威,联合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南下,在七里坡击溃朝廷的主力部队,随即进B京师汴梁。由于郭威留在京城的家眷已全部遇害,刘承祐自知新命难保,便带领少数亲信逃亡,结果在途中被宠臣郭允明杀死,时年才21岁。
刘承祐遇害后,郭威率军进入汴梁,并很快控制住局势。此时,郭威虽有篡位称帝之心,但鉴于群臣此时依然心向刘氏皇族,况且皇叔刘崇近在河东,准备随时率军南下进攻汴梁,若此时贸然称帝,成败难以预料。正因如此,郭威一方面假惺惺地建议群臣择选新君,一方面则派人出使河东,向刘崇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绝无篡逆之心。
起初,群臣准备拥戴刘承祐的胞弟刘承勋为帝,但此君长期重病在床,死期已越来越近,若立他为君,帝国依然难以支撑下去。正因如此,郭威经与李太后(刘知远的发妻,刘赟的伯母)商议后,决定扶立刘知远的养子刘赟为帝,并派宰相冯道前往徐州去迎接他。当刘崇得到消息后,果然大喜过望,就此取消率军南下的计划。
然而,郭威怎肯把即将到手的皇位拱手让人?因此,当刘赟一行人赶赴汴梁途中时,郭威以契丹南侵为由,率军北上抵御,然而等到他刚刚到达澶渊,便授意部下们发动兵变并给他披上黄袍,然后一同返回汴梁夺权。在郭威的军事B迫下,李太后被迫任命他为监国,随即又下诏废黜准皇帝刘赟为湘音公。此时,刘赟已进入宋州,离汴梁仅有百余里而已。
郭威出任监国后,迅速派部将郭崇威赶往宋州,将刘赟囚禁起来。经过一番大清洗后,郭威终于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称帝建国,是为后周太祖,立国仅4年的后汉就此灭亡。郭威称帝后干得第一件事请,便是命宋州节度使李洪义秘密毒死刘赟,由此消除心腹大患。可怜准皇帝刘赟,兴冲冲地赶往京师去即位,结果在半路上被废黜、杀害,实在是令人唏嘘。
郭威篡位称帝、长子刘赟遇害的消息传至晋阳后,刘崇在愤怒、哀痛之余,随即也宣布称帝,国号依然是汉,史称北汉。作为后周的敌国,北汉始终以进攻中原、光复汉室为国策,为此不惜以称臣称儿为代价,换取辽国的支援以对抗后周。等到后周灭亡后,北汉又与宋朝为敌,直到它最终被宋朝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