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允炆为什么会成为皇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朱允炆是不是靠朱元璋才当上皇帝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朱元璋称帝之后,嫡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乃是顺理成章,可惜朱标早逝,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朱元璋必须要从皇孙之中挑选一个储君,然而朱允炆却并非第一继承人,可以说是朱元璋一手将其扶上的储君之位,并最终使其顺利登上皇帝宝座。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朱允炆并非第一顺位继承人
对于明朝皇位的传承顺序,朱元璋在《皇明祖训》(成书于洪武六年)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间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毋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间臣”,即皇位传承不得“弃嫡立庶”。
作为国之储君的太子朱标,其先后纳有两位太子妃,共生有五子,其中正室常氏生有嫡长子朱雄英和嫡次子朱允熥,而侧室吕氏则生有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之后,因嫡长子朱雄英早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便夭折,此时的皇位储君第一顺位继承人应该是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嫡次子朱允熥,而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不过是庶长子罢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便是朱标的正妃在生朱允熥时难产而死,而侧室吕氏则被扶正成为太子妃(扶正时间不得而知),如此一来,朱允炆便拥有了半个嫡子的身份。然而,储君乃是国家大事,这“半个嫡子”的身份仍然不足以使其与朱允熥公平竞争。朱元璋为何最终选定了朱允炆,朱允炆的母亲应该起了大作用
虽然《皇明祖训》成为了朱允炆成为储君的最大障碍,但“祖训”却是朱元璋本人所立,再加上朱元璋本人乃是一位极为强势的帝王,在立储这件事上,他毫无疑问拥有着“一票否决权”,而大臣们却不敢对此说三道四。
那么,朱元璋为何在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选择了朱允炆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朱允炆“颍慧好学,新至孝”。朱允炆之所以赢得最终的胜利,他的新格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其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伺候,昼夜不离一步,而持续时间更是长达两年。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允炆又因哀伤而消瘦,朱元璋见状,甚至亲自劝说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此外,自幼熟读儒家经典的朱允炆,在新格方面与朱标也极为相似,同样的温文尔雅。这些,不仅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而且令其极为满意。与朱允炆不同的是,自幼丧母的朱允熥根本毫无露脸机会,久而久之,朱元璋自然不敢将大名江山交给这个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皇孙手中。而这一点,朱允炆的母亲毫无疑问起到了关键作用。
2、朱允熥的外戚太过强大。朱标作为储君,朱元璋对他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不仅为其配备了极为豪华的东宫辅臣,在婚配上也是极为重视。朱标的正室,即朱允熥的母亲常氏,乃是常遇春的长女,虽然外公常遇春和大舅常茂均已去世,但二舅常升、三舅常森却仍然在世。朱元璋在朱标去世之后,常常担心后世子孙压制不住这些开国功臣,甚至为此不惜大肆屠戮,对于外戚势力极为庞大的嫡孙朱允熥,他自然极不放心,而朱允炆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其母亲吕氏乃是太常寺卿吕本的独生女儿,外戚实力并不强大。
自古便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作为国家的未来皇帝,储君之事不得不慎重,可惜朱元璋最终还是看走了眼,朱允炆虽然是个好孩子,可惜不是个好皇帝。而且,从其对藩王下手的时间来看,我嫉妒怀疑他的“新至孝”可能是在母亲授意下装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可是上了大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