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琳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混战,这是一个属于战争的时代。无战功之文人则被认为毫无价值,若还大言不惭,更会惹来杀身之祸,比如孔融。陈琳一介书生,手无缚机之力,半点战功都无法与其扯上关系。甚至他还是一个职业为“用笔杆子讨伐他人”的书生,写下檄文屡屡得罪于其他诸侯。可最终陈琳却能在三国乱世赢得一席安详之地,这绝不仅仅因为他的“建安七子”之才。有两件事可以看出,陈琳其实是一个深通职场生存之道的人,这才使他三易其主,也从未埋没良心,却能明哲保身,混迹于诸侯之中。
东汉末年,汉灵帝重用宦官,使得宦官乱政。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少帝年幼,由他的母亲何太后和舅舅大将军何进摄政。何进早就看不惯这些宦官为非作歹,便想除去他们。宦官却得知此消息,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马上利用何太后。何太后平日皆由宦官们服侍左右,不忍心伤害这群太监,就召何进入宫,严令他不能伤害他们。其实此时兵权握在何进之手,他完全不需听何太后之意,可是他偏偏却畏惧何太后而不敢动手。
这时袁绍给何进提议,引天下兵马入京,如此就能用外地刺史之手,把宦官除去,此所谓借刀杀人。何进一听,认为是妙计当即采纳,便让将军府中最有文采的长史陈琳去写檄文,邀请天下诸侯入京。此时陈琳作为一个将军府文书,本来只需写出一篇慷慨机昂,惹得群雄进京的檄文即可。可此时陈琳分明看出,此檄文不仅多此一举,不能为汉朝铲除阉患,甚至日后还会造成天下大乱,他当即向何进直言相劝。这里可以看出陈琳是一个尽职尽责之人,他看到上司有错,首先选择的是大胆进谏,而不是闭口不提,盲从接受。因为过分盲从之人只会换来终生都无法得到他人赏识。其后陈琳再三力谏于何进,何进却对他说的话不以为然,坚持邀天下诸侯入京。陈琳见力劝无效,默然接受何进命令。这又看出陈琳的第二大职场生存之道,尽力而为,而又不蛮干较真。陈琳看出何进之过,当然要当即指出,让大汉免遭横祸。可这时何进既然已经拒不接受,自己也绝不死缠烂打,强迫何进接受自己的建议。因为如此注定是徒劳无功,若是机怒主上,反道会惹来杀身之祸,后来的田丰正是如此下场。
此后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导致天下来大乱,陈琳失去依靠只好依附袁绍。在很多人看来,此时陈琳依附袁绍必然会受到重用,成为袁绍的首席谋士,为袁绍出谋划策。可事实上,陈琳在袁绍军中却一直就做他老本行,文书工作。其实当初在召集天下诸侯进京问题上,袁绍确实是错的,而陈琳是对的,陈琳之才也可能在袁绍其上。陈琳可能只要让袁绍知道此事,以此为晋升之道,就能得到袁绍重用。事实上,陈琳若是如此,则处境危殆。当初袁绍向何进提议引董卓进京,导致董卓乱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丑闻。如今陈琳旧事重提,甚至说错什么话让袁绍回想起昔日之事,都会被袁绍误以为陈琳借昔日之事羞辱自己,那不仅无晋升机会,还会惹来杀身之祸。陈琳选择一直在袁绍军中从事文书工作,不仅能让他避开政事,以免旧事重提,确保自己安然无恙,还能借此深得袁绍宠爱。这又是为何,因为这能让他正确发挥自己的长处,给袁绍感觉,陈琳此人还有利可图。
陈琳被世人以为诗、文、赋皆能,其笔下文章奔放豪迈,言辞犀利,非常摄人心魄,而他在袁绍历次征战中把这项才能表现的淋漓尽致。易京之战,袁绍攻灭公孙瓒,一统北方。陈琳作出《武军赋》,辞曰:“其攻也。则飞梯临云,行阁虚沟,上通紫电,下过三垆。蕴隆既备,越有神钩。排雷冲则高雉,烈炬然则顿名楼。冲钩竞进,熊虎争先。堕垣百叠,敝楼数千。炎燧四举,元戎齐登。若乃清道整烈,按节徐行,龙姿凤峙,灼有遗英。南辕反旆,爰整其旅。胡马骈足,戎车齐轨。”全文波澜壮阔,尽显袁绍不世之功绩,袁绍看得意气风发,感觉自己有如秦始皇再世,他日必能一统河山。如此佳人,袁绍焉能不留。而陈琳不止长于歌功颂德,还懂得痛斥敌军,比如那篇让陈琳名震天下的《为袁绍檄豫州》。
陈琳为作此文,三天三夜未曾有粒米进肚,仅喝半斤米酒。他绞尽脑汁,苦思三日三夜,终于让他想到如何痛斥曹草。他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士大夫心理为切入点,历数曹草的不仁不义,不仅看得袁绍满朝文武拍手称快,当时曹草头风发作,头痛衣裂,结果看了陈琳文章,竟然惊得头风瞬间痊愈。由此可见袁绍还有何除去陈琳的理由,他尽职尽责,为完成任务废寝忘餐,也不会揭上司疮疤,安守自己本职工作,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博得天下喝彩。甚至还让世人感觉袁绍府中人才济济,其手下不仅能征善战,还文采飞扬,文武并济。
可天有不测风云,陈琳原本以为袁绍最有希望一统天下,在其手下便可高枕无忧,谁知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草,最终还被曹草所灭,陈琳落入昔日死敌曹草之手。曹草还故意旧事重提,说陈琳昔日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把他祖宗三代都骂了一遍,真是好文采。陈琳此时却不慌不忙,他解释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各为其主耳。”这句话也显示出陈琳高超的职场智慧,他并未认错,推翻自己当日所说之辞。因为这只会让曹草认为陈琳是势利小人,墙头草两边摆。他说出自己当日是袁绍臣下,当然要为他尽心尽力痛斥敌人。可他也做了暗示,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若他日他陈琳为曹草臣子,必然也会尽心尽力为曹草所用。曹草听话果然也深明其意,放了陈琳,并招他入朝为官,后来陈琳也不负曹草所望,写下了颂扬曹草功载千秋的文章《神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