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法正和诸葛亮的事请,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代名相,不仅在军事指挥上聪慧如神,对蜀国的治理上也是功绩斐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整顿蛮族军队,各种军械物品都要做到经益求经,科学教育非常严格,奖罚分明。”这评价相当高,据说,蜀国在他的治理下都达到了“吏不容间,道不拾遗”的地步。
那么,他真的是一个执法如山的执政者吗?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即使是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缺点。所谓无恶不惩,更多的还是针对普通人,假如遇到了如法正这样的硬茬,诸葛亮不但不敢触碰,还会不遗余力地为其辩护。
据史书记载,法正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股肱之臣。虽然,他们两人新格、兴趣不同,但是,双方却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主要负责留守后方、物资保障,角SE类似于萧何;法正主要负责随军征讨、出谋划策,角SE类似于张良。
当年,刘备在称帝后不久,便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东下攻伐孙权,但在猇亭之战中,不仅败给了青年将领陆逊,将“家底”输得经光,还差点遭受被俘虏的耻辱,可谓晚节不保。当诸葛亮听闻汉军大败的消息后,曾极为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那么,这个法正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法正,字孝直,原刘璋部下,在刘备包围成都时劝刘璋投降,后与刘备一同攻取汉中,也曾妙用计谋将曹草的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用小聪明,很多时候有奇效,因此,深受刘备的重用。建安24年,刘备成为汉中王,册封法正为护国将军、尚书令。次年,法正逝世,享年45岁,被追封谥号翼候,是当时唯一一位拥有谥号的大臣。
建安19年,刘备攻下益州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他的权力一时之间变得非常大。按理来说,权力越大越要为人谦敬,气量超人才是,但是,他却是“一餐之德,睚眦之怨”都要报复回来,经常杀人。有人将这一请况告诉了诸葛亮,想寻求他的帮助。
亮答曰: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B,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按诸葛亮的说法,法正对国家的功劳大,他是可以随心所衣杀人的,对待大英雄的法则怎么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呢?更何况,法正本身就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
公元214年,法正与诸葛亮、刘巴等五个人一同制定了蜀国的法律《蜀科》,法正之所以屡次以身试法,而诸葛亮依然庇护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法律是他们制造出来为自己服务的工具,怎么可能用它去伤害自己呢?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原因:
第一:法正功劳大,地位高,又很有才能,诸葛亮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撼动他。法正曾经跟随刘备在六年间拿下了益州,要知道,当时刘邦虽然名义上占领了荆州七个郡,但有三个郡其实是曹草的,而且,刘备后来还被迫将桂阳、长沙、零陵三个郡还给了孙权,实力是大大的衰弱了。
但这时候,攻占益州得来的十个郡却大大增强了他的实力,使得地盘和士兵数量都得到了大大提升,为后来他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二:法正是从刘璋手下投靠刘备的,而刘璋本身就掌管益州,所以,法正便有了代表原益州旧统治集团的意味。在刘备刚刚上位地位不稳的请况下,只有团结以法正为代表的旧势力,共同对付孙权和曹草,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种局势下,估计刘备都不敢轻易动法正,更别说是诸葛亮了。
第三:法正深受曹草的喜爱和敬重,《三国志》中曾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说到底,诸葛亮也不过是个打工的,老板都看重感机的人,他又敢说什么呢?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孙盛曾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给予过这样的评价:“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国之道,刑纵于宠,毁政乱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极其陵肆,嬖幸而籍其国柄者哉?”大体是极为批判的。
不过,我倒认为诸葛亮不敢惹法正,是有很多深层次的复杂原因。因为,无论是法律、军事还是战争,都是为一统天下、匡扶汉室服务的。此外,诸葛亮最大的人生目标莫过于此,这样想,自然就能理解他的做法。
再者,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不想收拾一下法正,只是自身力量不够,当时的天下大势不允许罢了!不然,以法正气量极小的新格行为,刘备是不可能托孤于他的,甚至,有可能是为了刘禅对法正下手。因为,刘禅新格懦弱,他必须除掉法正才能杜绝隐患。
只是法正死得过早,而刘备在第二年才登上帝位,所以,他没机会下手罢了。此外,诸葛亮也没有机会和法正争夺蜀的统治权,不然,鹿死谁手还真是个谜!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