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船队,在澎湖与郑军交战,大获全胜。面对大军压境的局面,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决定投降。施琅在抵达台湾后,主动祭拜郑成功的祠庙。其实许多人不知道,施琅原来是郑成功手下的大将,后来两人却结下了血海深仇,施琅愤而降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施琅是福建晋江人,于崇祯年间投身军旅,并在军中找到了自己的族父施福。施福是郑芝龙的亲信,官拜中军都司,对侄子施琅照顾有加。再加上施琅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很快就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后,施福被封为都督,施琅则被封为副总兵。
清军南下后,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则竖起反清的大旗。此后郑芝龙的军队也发生分化,一部分投降清朝,一部分跟随郑成功。在郑芝龙的召唤下,施琅跟随族父施福于顺治三年率军投降清朝。不过两年后,南方的形势发生变化,李成栋、金声桓先后反正,在这种请况下,施福、施琅也跟随李成栋反清,不过他们奉命返回福建。
施琅等人率军反正,无疑对郑成功是一件好事,首先加强了郑军的战斗力,这是因为施琅所率领的是是郑芝龙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很强。此后,在与清朝的交战过程中,施琅奋勇向前,战无不胜,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施琅的支持下,郑成功收复厦门,吞并了郑联的部队,还召回了郑彩。
应该说施琅是郑成功麾下作战最勇敢、能力最强的将领,可是两人最终却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人,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首先,这与两人的新格有关。施琅有能力,但也有脾气,他的个新很强,傲慢跋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人评价道:“时施琅兄弟俱握兵权,每有跋扈之状,动多倚兵凌人”。
而郑成功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人物,他不能容忍下级对他的不尊重,特别是那些傲慢跋扈的将领。基于这些因素,在施琅立下战功后,郑成功有意打压施琅,甚至免去了他左先锋的职务。施琅一气之下,剃光头发,再也不参见郑成功。而施琅的弟弟施显也颇为不满。
导致双方撕破脸的是“曾德事件”。曾德原是施琅麾下的将领,但他善于投机钻营,利用各种关系,最终来到郑成功的营中,充当亲随。施琅闻讯后非常生气,派人把曾德捉回去,要斩首示众。郑成功得知后,赶紧派人传令“勿杀”。但施琅不为所动,还是把曾德杀死了。
郑成功因此判定施琅想要叛变,于是派人逮捕了施琅的弟弟施显,同时包围施琅的住宅。不过,施琅居然奇迹般的逃TUO了,但他的父亲、弟弟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被郑成功全部处斩。至此,施琅铁心投靠清朝。三十一年后,施琅率领出征,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无力抵抗,投降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