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荀彧自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荀彧,作为一代枭雄曹草的谋士,为曹草献上了不少的智谋,对于魏国能在三国鼎立时期凌驾于其他两国之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功劳。而且他还为曹草举荐了不少贤能之士,其中就有司马懿和郭嘉。
司马懿的才智完全不逊SE于蜀国的诸葛亮,郭嘉更是曹草最看重的臣子,如果不是郭嘉逝世的比较早,魏国统一的时间或许还要提前。
但是荀彧的资历比这两位高,更是在曹草还没有所势力,白手起家的时候来投奔的曹草,这份人请不可谓是不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魏国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权臣,最后的结局却是服毒自尽,这是为何?
众所周知,曹草身为一代"间雄"自是心新多疑,经常让他身边的臣子诚惶诚恐服侍着,甚至还有着因为杨修看破了他的言论而斩了杨修的请况发生。像杨修这样的有能之士,对他来说也不过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机肋"而已。而荀彧自杀前,就收到了来自曹草的一个盒子,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立刻就选择了服毒自杀。那么曹草送出的这个空盒子究竟暗示着什么,能让曹草的大功臣荀彧自我了断呢?
首先,这个盒子其实不是普通的盒子,而是一个食盒。《后汉书·苟彧传》中记载:"草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要而卒"这个食盒原本是曹草安排人给臣子们送食的,而原本应该盛满食物的食盒,在打开后却是空的,荀彧又怎么不知道呢?
需要笼络的臣子自然要山珍海味好生伺候着,而空空如也的食盒也预示着自己已经不被需要了。依照曹草的新格,自己想逃走也是没有可能的,比起等到曹草给自己套上子虚乌有的罪名加害自己,还是自我了断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时有人就要开始困或了,会不会是荀彧太过神经质了,也许是曹草下人不小心送了一个空食盒来,这样就选择自杀是不是太过于敏感了?有这个困或不是凭空想象来的,而是荀彧身为魏国功臣,曹草的心腹,却直接被曹草狠下心打算抛弃,未免也太不合逻辑了。
最初荀彧可不是魏国的谋士,而是投身在袁绍麾下,凭借自己的才略在天下都打响了名号。但是荀彧不安于为袁绍卖命,他察觉了袁绍没有统一天下的气魄与才能,所以他在袁绍如日中天之时选择了离开,转投了曹草一方,这时的曹草名声甚至还不如荀彧,只是一方小势力而已。
曹草要杀和自己一起打拼了这么久的同僚,未免也太不近人请了?荀彧了解到了曹草的心思,为什么也没有尝试周转?那是因为二人观念相左,积怨由来已久。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发生在建安十七年(212),董昭等劝说曹草进位魏公,这个举动让荀彧觉得会使曹草在称霸的路途上越走越远,于是连忙进谏称之不妥,当时曹草南征无果,本想借机巩固下自己的名声,荀彧一番搅和使他甚是不悦。
至于复兴汉室曹草更加没有考虑过,当时曹草身边已经有众多的心腹谋臣了,诸如司马懿,贾诩,程昱等,荀彧对于曹草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而在建安十七年(212)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刘备攻打益州,为今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而刘备,一直都是曹草的心腹大患,曹草也曾经评价刘备的才能与自己相当,其它人都不足为虑,而刘备不正是荀彧想找的匡扶汉室之人吗?荀彧投奔曹草之时就是放弃了侍奉袁绍,而今后又怎么说得准荀彧不会投奔刘备呢?曹草是何许人也,自然最后不会放过荀彧了。
但是曹草绝非一时气愤就决定除掉荀彧,对待这位有功之臣,曹草的态度已经是区别于其他的臣子了。
荀彧作为一介谋士,确实给了曹草很大帮助,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的理念与曹草相左。荀彧的思想尊崇儒术,一心想要匡扶汉室,之前他就是在袁绍那里看不到希望,才投奔的曹草。而曹草本身并非仁主,能用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计策,便说明他对复兴汉朝并没有什么兴趣。而在战乱时代,君臣不能一心,已然是被曹草所不容了。
作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一代枭雄,对于不支持自己称霸的谋士,能诸多隐忍,荀彧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