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在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和黄忠都在公元220年去世了。在关羽和黄忠之后,张飞于公元221年去世,马超于公元222年去世。
而就赵云来说,则成为蜀汉五虎上将最后一位去世的。公元228年,赵云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一年后,也即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在赵云去世后,他还有两个儿子继续为蜀汉效力。那么,问题来了,赵云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为何比较默默无闻呢?
一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次子赵广。一方面,就赵统来说,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为河北正定)人,陈寿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赵云去世后,赵统袭爵永昌亭侯,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作为赵云的长子,赵统袭爵永昌亭侯,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事请了,这也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普遍现象。在官职上,赵统作为赵云长子,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
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设立虎贲中郎督一职,具体官秩已不可考。三国时期唯有赵统一人曾得此官职,在汉末三国时期,虎贲一般承担着护卫皇宫、皇帝的重任。因此,虎贲中郎督一职,说明赵统承担着护卫后主刘禅的重任。至于行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行领军”是三品中领军掌禁兵,主五校尉、中磊、武卫三营。加“行”一字即为代理中领军,也即赵统还不是正式的行领军。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赵云一生中,曾经长期担负着护卫刘备的重任。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对于赵云曾经担任的中护军一职,可以视为蜀汉禁军的统领之一。在赵云去世后,他的长子赵统也因为受到后主刘禅的信任,所以官至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当然,在官职上,赵统明显要低于自己的父亲赵云。
更为关键的是,赵云除了护卫刘备之外,也曾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如果赵云只是护卫刘备的话,显然就和正史中的陈到一样,没有这么高的名气了。所以,对于赵云的长子赵统,因为官职的特点,加上能力上应该远远不如父亲赵云,可谓默默无闻。并且,就赵统的结局,《三国志》等正史都没有相关的记载,赵统是阵亡,还是病逝,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也即赵统属于下落不明的请况。 三
另一方面,就赵云的次子赵广,结局则是有明确的记载,也即在蜀汉灭亡之际战死沙场了。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牙门将,赵云的次子,赵统之弟。《三国志·蜀书六·赵云传》中记载:“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对于赵云的次子赵广,在蜀汉担任牙门将这一官职。那么,问题来了,牙门将是什么武将官职呢?牙门将是古代官职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牙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担任牙门将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武,以上阵搏战。因此,在笔者看来,牙门将主要负责战场上的防御工作。在赵广之前,蜀汉汉中都督王平,就曾担任牙门将一职。正是牙门将的经历,促使王平非常善于防守,所以在诸葛亮去世后接替吴懿,成为蜀汉的汉中都督。
四
最后,在汉末三国时期,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中,赵云的次子赵广,就是姜维手下的偏将和副将。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衣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音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结果,后主刘禅在黄皓的谗言之下,没有进行防备。等到魏灭蜀之战爆发时,远在沓中的姜维只能迅速率领大军回援汉中。
作为姜维手下的牙门将,赵云之子赵广疑为姜维在沓中被邓艾击败溃退的时候,战死沙场。也即赵广为掩护姜维撤退、为守护父辈们一手建立的蜀汉而壮烈牺牲。当然,赵广的战死沙场,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蜀汉灭亡的结果,也即在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后主刘禅就放弃了抵抗,这意味着蜀汉的正式灭亡。在蜀汉灭亡之后,依然没有赵云长子赵统的相关史料记载,所以赵云的两个儿子,在结局上分别是一个战死沙场,另一个不知所踪,并且相对于他们的父亲赵云,赵统和赵广都比较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