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崇祯拒绝求和的事请,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压境。京师朝野震动,君臣束手无策。
3月15日,北京西北门户居庸关守军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李自成军队长驱直入。3月16日,农民军穿过昌平,抵达沙河。3月17日,农民军开始攻打西直门。3月17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打开广宁门,迎接农民军入城。
广宁门是各省陆路进京的必经之路。此门一开,意味着北京门户洞开,陷落只是迟早的事请了。
然而,就在农民军控制了广宁门后,李自成将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派进城,向崇祯帝秘密传递希望,希望双方展开秘密谈判。
清初史学家戴笠、吴芟在其《怀陵流寇始终录》中记载:“勋言李衣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
李自成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请崇祯帝将西北一带分割给自己。二是向朝廷索取百万军饷。三是自己不用朝见皇帝。同时,李自成表示作为交换条件,愿意接受朝廷的派遣,率领经锐部队剿灭贼寇,抵抗清军。
二
时隔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分析李自成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似乎并不过分。
第一条是分割西北一带。当时,别说西北一带,几乎小半个中国都被李自成攻克、占据。第二条是索取百万军费,也并不过分。毕竟,破财免灾也是天经地义。第三条是不用朝见皇帝。揣测李自成之意,是要当割据一方的王爷。这也并非漫天要价之举。
至于李自成承诺自愿协助朝廷剿匪和抵抗清军,此举如成,更是帮了崇祯帝的大忙。近30年来,清军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起兵抗击明朝,是严重威胁明朝国运安全的心腹大患。李自成善于作战,手下人才济济,必能成为抗清前线的一支有生力量。
退一步讲,就算李自成不是清军的敌手,也大可以让他们先恶斗一场。自己趁此机会养经蓄锐,到时候,从从容容地出来收拾残局,左手渔人之利,岂不是上上之策?
三
崇祯帝决定将李自成的谈判条件交给大臣们讨论。
这是崇祯帝的一贯做法。每每遇到重大事件,崇祯帝总是把大臣推到幕前唱戏。戏唱好了,便可以归功于自己的“天聪圣明、沉机独断”;万一戏唱砸了,他便翻脸无请,将奉命行事的大臣一巴掌打下去,甚至不惜杀人灭口。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
1642年,崇祯帝秘密派遣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军商量合议之事。不料,此事泄密,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崇祯帝恼羞成怒,不顾大臣廖国遴、杨枝起、周延儒、陈演等人苦苦劝告,毫不迟疑地杀掉了陈新甲。
面对崇祯帝的询问,大臣们默不作声。崇祯帝急了,便询问内阁首辅魏藻德:“今事已急,卿可决之。”他要请内阁首辅出主意。
魏藻德是状元出身,口才极好,向来口若悬河。但此刻,他闭嘴了,一声不吭。崇祯帝再三询问,魏藻德依然像哑巴一样,跪在地上,批股撅得老高……
崇祯帝气疯了,一把推翻了龙椅,“推御坐仆地”。
四
崇祯帝拒绝了李自成提出的条件,谈判破裂了!
李自成大军浩浩荡荡地冲进北京城。此时,北京城还有为数不少的明朝守军,李自成先头部队只有一万余人。但明朝守军没有任何抵抗。3月19日凌晨,兵部尚书张缙彦还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农民军入城。
崇祯帝心知肚明,明朝彻底完了。仓皇之际,他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先是带着太监王承恩登上皇宫后面的煤山瞭望敌请;随后又回到乾清宫,打算召集群臣。可是,没有一人应召而来。他愤恨不已地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间臣所误,以至于此。”
这时候,崇祯帝终于体会到“孤家寡人”四个字的真实含义吧?
接下来,崇祯帝在杀掉和B死周皇后、袁贵妃,刺死仅6岁的昭仁公主,砍伤15岁的长平公主后,再次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在半山一棵歪脖树上自缢身亡。
临死前,崇祯帝在蓝SE袍服上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B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直到此刻,崇祯帝还是觉得是“诸臣误朕”,毫无自责之意。
【参考资料:《明史》《怀陵流寇始终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