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王翦灭楚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翦作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与白起、李牧、廉颇同称为称“战国四大名将”,但是打楚国却显得畏畏缩缩。
襄阳宜城市怎么可能这么晚才被秦国攻下?楚国的都城迁徙后, 新都也会叫郢。具体哪一年忘了,郢陷落于五国伐齐后,秦赵阏与之战前,大约秦昭襄王三十年前后。鄢郢之战前楚顷襄王已经把王廷搬到陈丘,楚考烈王时以寿春为都。
要知道,齐上降表时,都显示兵力为四十万(降表绝不敢虚报兵力,试想原本三十万虚报四十万会怎样——秦王会彻查那未解除武装的十万人哪去了)。齐这个"战国末年人人可欺的三流国家",一个外戚专权、去军事化的非正常国家,尚且能调集四十万军队,更何况楚这个百足之虫呢。楚国由于地广人稀调兵困难,很容易像日俄战争时的帝俄一样被宰割,因此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垂沙之战损失个万把人就败了;但要用这种类似近代兵团会战的,常规战法彻底征服楚国,即便楚军溃败十次,次次兵败如山倒,败得彻底,也不过才能宰割楚国五分之一的土地。可以说楚国就像一大团弹新不错的海绵:只要你有实力,可以挤压它,强的多压缩,没那么强的少宰割;但想把它挤没了,恐怕不是桶它几下那么容易。因此要吞并楚国,一定付出极大代价,要么重兵围歼其有生力量,要么倾全国之力兵分几路齐头并进。要我就先灭燕,甚至齐,楚宰割他十年再说。
后期秦军论装备比较厚重,不适合速战,适合稳扎稳打,伊阙之战时秦军很多锐士还是光膀子上阵割人头的战法,鄢郢之战用了工程兵,此后秦军重甲部队就以扎实推进团队作战见长了。
之所以说秦始皇气魄上,与秦武王相似,是因为即使三晋已经一个不剩了,振臂一呼,就能重塑天下割据的局面,况且齐还接近满血,四十万大军一个没损失(至于是否疏于训练装备不经,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否则赵魏楚这伙把齐国打探得明明白白的列强趁秦国内政不稳之机即可瓜分齐国创中兴之业)。看来秦始皇不仅对王翦信任又加,对后胜同样的知心知肺。
战国末年,魏国打到了济南,赵国打下了饶安,楚国占领了莒,齐国的状况一点都不乐观。不过如果能发动三晋遗民,或者至少收留三晋的残余军队,做雇佣军,也许还能给秦国造成一点麻烦。楚考烈王时期,楚国开发了包括春申君江东封地在内的吴越地区,虽然损失了鄢郢,却焕发了第二春;同样回光返照的还有魏安僖王时得到平陆和大半个原属宋之地的魏国。李牧和项燕真是打破了秦王政即位以来"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其实秦国早就看明白了:如果齐国当权者想搞事请,破坏统一之局,在兵临三晋时就该出手了,秦军包围邯郸或大梁时,齐国突然发动一波救火行动,十之八九能把秦打回关中。后胜和齐王建的地位,一直没变,齐国朝野又没主战派,因此秦灭三晋时齐国什么态度,灭楚时一定还延续这个态度(组织合纵的最佳时机的韩国被灭,赵魏残血之时,届时齐楚将是当之无愧的关东双雄,齐国或许还能当一把纵约长,战后河间平陆甚至莒都能收入囊中,当时齐国没动静,可以说错过了最后的中兴之机)。
两千年前王翦灭楚足足带了60万,可是女真灭明只有八旗男丁5.5万!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只有不到两万人。光算了女真和日本本部兵马,没算投降的伪军,没有这些大量伪军,就算女真能几万人击败明军,可啃不下明那么大一块地盘,最后只能像契丹入后晋一样,一样得退出去。后清在入关后,可是得到了吴三桂关宁铁骑,还有左梦庚江北几十万伪军帮助,这才能连续打下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不然光凭女真几万人,能不能守住河北都是问题,还有关东军在驱除了东北军后,也是从几万人膨胀到了几十万人,加上收编的几十万伪满军队,从1931-1945年可不是靠着两万人就能占住东北的哦。白起只要几万人!就打的楚国东迁了呢?那是东迁,没灭国。在对峙了三年,趁着楚军无粮撤退的时间选择总攻,这也叫不费吹灰之力?
参考资料:《秦时丽人明月心》、《王翦:这个人横扫六国,却从不莫秦王的“倒麟”》、《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