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的计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据记载,韩信初起时,是投到项梁帐下的,项梁身死定陶,韩信又转到项羽麾下效力。给项羽效力的时候,虽然仅是小小的执戟郎,但韩信却心系天下,时刻关注着战争的走势,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但无一例外地,项羽都不采纳。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为什么韩信每次献计献策,项羽都不采纳呢?对于这个问题,史料中没给出正面解答,但联系历史记载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可以断定,很可能是因为韩信的计策太深奥了,项羽根本就看不懂,看不出韩信计策的高明之处。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项羽长大的吴中,项羽可谓是“才气过人”,当地没有像项羽一样有才气的青年。也正因为才气过人或者说项羽很聪明,所以项羽在学习的时候,总是不用心。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学《尚书》,学不成,学剑术又学不成。文不成武不就,项羽还振振有词,说《尚书》学下来,不过是记住古人的一些名姓而已,剑术学下来,最多可以抵挡一个人,这些都没必要学,要学,就学能抵挡许多许多人的学问,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很高兴,认为自己终于学到想学的东西了,但学了一段时间,只是“略知大意”,就不肯继续学了。也就是说,项羽对兵法的了解,不过是知道兵法中都有什么样的内容,仅此而已。而韩信呢?虽然史料中并没记载韩信学习兵法时的态度,但却记载了韩信对于兵法的活学活用和创造新发挥。那是韩信率兵攻打赵国时候的事,韩信跟麾下的将军们说,咱们今天就能攻破赵国,攻破赵国之后,一起吃饭庆祝。将军们都觉得韩信是在吹牛,但又不想戳破韩信,于是就都假装相信韩信的话,说“诺”。结果你猜怎么着,韩信根本就没吹牛,真的当天就攻破了赵国的二十万军队,将军们都很疑或,拿出兵法中的说法问韩信:因问信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将军们说,韩大将军,你这草作,跟兵法中的说法正相反,但最终又胜了,是什么道理?难道你韩大将军会妖术不成。韩信笑了,天底下哪里有什么妖术啊?于是,韩信就给将军们详细解释: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将军们听了韩信的讲解,方才知道,比起韩信来,他们读了一本假兵法,他们只是学了兵法,虽然比项羽的略知大意要深入一些,但却远远比不上韩信的融会贯通,更比上韩信的创造新发挥,于是甘拜下风。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知道,韩信对兵法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韩信在战场上所使用的战术也是出人意料的,甚至还常常显得违背兵法上的原理。
这样的一个韩信,给项羽献的计策,自然也得这等奇计了,而项羽对兵法的研究,还比不上汉军中的普通将军呢,仅仅是略知大意而已,怎么可能明白韩信计谋的高明?
项羽根本就不明白韩信计策的高明,自然会对韩信的计策弃之如敝履了。
这既是韩信的悲哀也是项羽的悲哀,韩信的悲哀之处在于,遇到一个眼高于顶又不学无术的君王,项羽的悲哀在于,遇到一个学问太深又不在计谋中加注释的谋臣,于是,只能无奈地彼此错过。
这一错过,便是一生,便是日后在垓下的音阳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