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埋在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崇祯也是一个挺悲请的皇帝了,明朝的烂摊子到了他的手上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没救了,偌大一个国家,他根本解救不了,到最后只能选择把自己吊在树上,算是给这个朝代陪葬了。而崇祯皇帝死后,明朝也就不存在了,清朝取而代之,那又是谁将崇祯埋葬了呢?崇祯死后被葬在明十三陵,哪座陵墓是他的?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衣挽大明王朝于将倾,没有过多经力去修建自己的陵墓,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十七年后自己竟无葬身之地。自缢后的崇祯被人用柳木棺材葬入田贵妃的陵寝之中,是为思陵。崇祯可谓是史上最悲催的帝王。
崇祯的最后一晚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晚上,李自成兵临内城,宫中大乱。崇祯命人将太子等人送到外戚家中避难,之后传旨让后宫一应人等自尽。周皇后及中嫔妃、宫人都遵旨自缢,随后崇祯先后砍死昭仁公主、砍伤长平公主。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开正阳门投降,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帝手持三眼火铳与王承恩等人骑马出东华门未果,拂晓时分,崇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护驾。
叹息之后的崇祯,与王承恩一起登上皇宫后的煤山,以发覆面写下血书后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脖子槐树上。王承恩随后也吊死在旁边的一棵海棠树上,这是大明王朝自始至终跟随崇祯的唯一的一个人。
两天后,崇祯与王承恩的遗体被发现,李自成下令用宫中的门板将两人的遗体抬下放在东华门外。皇上驾崩,按理说要隆重发丧,可崇祯乃是个亡国之君,没有人会这样礼遇于他。就连史料上的记载也是寥寥数笔。
在《明史·本纪·庄烈帝》中对崇祯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乙巳,贼犯京师,京兵营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丙辰,贼迁帝后梓宫於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明亡。”
崇祯的寒酸葬礼
李自成对崇祯的后事指导原则是以帝礼葬,以王礼祭,崇祯的发丧过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京城里东华门外和昌平鹿马山。京城里的发丧请况,在《明季北略》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乙酉午刻,得先帝凶问,缢于煤山,乃以双扉同舁母后二尸出,送至魏国公坊下。上以髪覆面,服白袷短蓝衣,玄SE镶边,白绵紬背心,白紬裤。左足跣,右足有绫襪、红方舄。未时,逆贼发钱二贯,遣太监市柳木棺,枕以土块,停于东华门外施茶庵,覆以蓬厂。”
由此我们可知,当时崇祯只是穿着内衣裤,一只脚是光着的,头枕着土疙瘩,躺在廉价的柳木棺材里,其状之惨可想而知。后经李自成恩准,给柳木棺材刷了红漆,给崇祯穿上靴戴上帽,并允许百官前往祭奠。
令崇祯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大明所谓的忠臣竟然哭拜者只有三十人,不哭的近七十人之多,还有一部分是斜着眼看的。看来崇祯所说的“皆诸臣误朕”一点没错,在旧主还未入土为安之时,就急着向新主表忠心,令人可悲可叹。
城内祭奠完毕后,崇祯与皇后的梓宫在就要送到昌平下葬,此处埋着十二位大明王朝的皇帝。关于崇祯下葬的经过,也是有不少文献记载的。思陵原本是田贵妃的陵寝,当时还没有完全完工,崇祯和皇后只能葬入此墓。
三月二十五日,李自成派人告知昌平州官员,速动用官银雇人开启田贵妃墓门,将崇祯与皇后梓宫葬入墓中,限四月初三引发,初四下葬,不得有误。而此时的昌平州银库是一贫如洗,监葬官许作梅因也是踌躇满志。
昌平州小吏赵一桂挺身而出,他与忠勇之士孙繁祉、白绅、刘汝朴、王政行等十人,共捐钱三百四十千,用来雇人开启和关闭墓门。为了不让崇祯抛尸荒野,昌平州百姓又凑了些银两,专门用来作安葬崇祯的费用。
赵一桂亲自率领民夫将崇祯与皇后的棺材抬入田妃墓,将田妃的棺椁移于石床之右,然后将周皇后的棺材放在石床之左,最后把崇祯的棺材安置于正中位置。田妃下葬时用的棺椁还算不错,而崇祯是有棺无椁,后来将田妃的椁移给崇祯。
在三棺之前分别设有香案、祭器,随后将两座石门关闭,当时并没有立冢,两天之后由赵一桂与孙繁祉再次捐款五两,用于立冢,买砖修筑周围冢墙。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特遣工部将崇祯陵寝修建香殿三间,群墙一周。
以上就是崇祯的整个葬礼过程,是谁将他葬入思陵?此人无疑就是昌平小吏赵一桂,当然了,像监葬官许作梅及忠勇之士孙繁祉、白绅、刘汝朴、王政行等,都是埋葬崇祯的功臣,但赵一桂应是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