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纸上谈兵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以至于成为了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但是我们从没想到的是,此事说的是赵括,然而在赵括所处的年代,并没有纸的发明。那么纸上谈兵是怎么来的呢?
纸出现在西汉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期就有了纸的制作,不晚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公元前81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76-公元前476年)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蔡轮(公元61/63?-121年)改进造纸术,进一步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SE泽光亮,纸质尤佳。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才开始流传,广泛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升。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轮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纸上谈兵的原文
纸上谈兵,我们都知道说得是赵国大将赵括因为只知道看着兵书打仗而不会灵活变通,导致自己大败,葬送了赵国大军。也就是: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关于赵括领兵一事,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写道:“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这个就是说,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一说到领军打仗的事请,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打过他。赵括曾经和父亲赵奢讨论打仗的事,赵奢难不倒赵括,但是赵奢认为赵括的打仗水平不能说是好的。此时有赵奢的说法,就是说赵奢认为赵括打仗水平一般,另有赵奢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奢的话的意思是,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请,但是赵括却把它简单化了。如果赵国不让赵括当大将也就罢了,如果让他率军打仗,让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了。此时就有了一些我们所说的纸上谈兵的意思在其中了。
另有蔺相如评价赵括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这话的意思就说,赵括虽然能读懂兵书,但是不懂得灵活运用。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上谈兵的意思了。因此我们看《史记》之中,司马迁虽然有表达纸上谈兵的意思,但是并未明确提出过纸上谈兵一词。
“纸上谈兵”并非出自战国赵括
纸上谈兵的雏形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出现在清代,但都指书生用兵,当时没有贬义的意思。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上下五千年》的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因此,显然我们不能认为这个成语源自于赵括及长平之战,更不能说这个成语是“典故”了。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纸上谈兵”这个词,无非就是后人对赵括这个人物形象的概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