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韩信被杀是因为谋反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吕后之所以会杀韩信,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韩信谋反于关中,最根本原因在于吕后想要立威。
韩信被杀于汉十一年的春天,韩信被杀前的两三年间,仅有「甚有信」但却「知其无能为」的陈豨将兵谋反,陈豨反叛之外,最大的政事便是汉高帝刘邦三番四次地想要改易太子了。
大概从汉高帝的第三子刘如意被立为赵王的汉九年开始,汉高帝刘邦就着手改易太子事宜。对此,身为太子生母的吕后表现得极为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刘邦意衣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大臣们虽然为当时的太子刘盈争取,但没有特别坚决的。偶有两个表现得比较坚决的,吕后甚至主动下跪来表达感恩之请。
吕雉成为皇后之后,能跪过谁?无非太上皇、太上皇后、吕宣王、汉高帝几个呗,或许勉强可以添个审食其,但那是体位的事,而非礼仪的事。
结果吕后竟然向时为御史大夫的周昌下跪,可见吕后已经惶恐到什么程度了。
吕后明白,刘邦乃一代雄主,三年破秦四年灭项,其雄韬伟略乃千年难遇,刘盈是大大比不上的,刘邦以刘盈「不类我」为理由来改易太子,是很有道理的。
若刘邦成功改易太子,她吕后固然还是皇后,将来也是太后,但她吕后的骨血再也没有机会登上权力之巅了,她吕后与刘邦攻苦食淡多年,苦尽甘来,本该成为最赚的那个,但竟要被戚姬母子后来居上?她吕后能甘心吗?
于是,有人向吕后提议,张良乃刘邦最信任的谋臣,不如找张良试试看,看看张良有没有好主意。
吕后、刘盈请到商山四皓的时间未知,或在韩信被杀前,或在韩信被杀后。无论是在韩信被杀前,还是在韩信被杀后,吕后都不可能只选商山四皓这一根稻草来救命。
商山四皓之外,通过杀伐决断来立威,震慑群臣,必然会使一些重臣在改易太子之事上站到吕后和刘盈这一边。
韩信又偏偏在吕后需要立威的当口作死。
陈豨举兵谋反,刘邦将兵在外,周勃、郦商、灌婴、樊哙、陈平等武将谋臣都随刘邦出征,韩信则称病不往,留在关中。
皇帝将兵在外,太子年幼,故而一如往常那样,吕后留守关中,和太子共同代行皇帝职权,由相国萧何辅佐,治理天下。
这种请况下,韩信谋反,制定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部署,只待和陈豨接洽完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你韩信想要谋反,我们可以不做道德谴责,但你韩信做事不周密,想杀人却不杀,致使谋反的计划被泄露,就是你韩信自己的不对了吧?
你韩信这是硬生生地给吕后送大礼包啊。
吕后想要立威,你韩信就去送人头。
莫非上天派你韩信下凡间,一要助刘邦成就帝业,二要助力吕后日后称制?
对于你韩信,吕后那是相当了解了。
你韩信到死都是直男癌,不会把她吕后放在眼里;你韩信终日以士自诩,言必称「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当年丞相萧何赞你韩信为「国士无双」,力荐你韩信成为「大将」,你韩信方才名显于世。
基于这两点,由萧何去骗你韩信来长乐宫坐一坐,你韩信肯定会就范的吧?
果然,韩信没有任何迟疑,直奔长乐宫而去,最后被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被斩前,你韩信还不服输,大骂吕后为「儿女子」。
明明是技不如人,主动送人头,到头来却跟项羽一样,把自己的失败推给老天。
韩信被杀后,将兵在外的刘邦对丞相萧何进行了加封。
召平之所以会「吊」萧何,就是因为召平看明白了,刘邦对于擅杀列侯的萧何产生了恐惧的感觉。召平给萧何支了一招:
萧何听了召平的话,搞了这么一个大动作,吕后能不知道吗,能不分析吗,能得不出「刘邦恐萧何」的结论吗?
刘邦能对萧何产生恐惧,就不能对居于深宫之中的吕后产生恐惧吗?
换言之,吕后从杀韩信的事请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吕后又趁机搞了梁王彭越。
刘邦同意了吕后的建议,彭越被诛三族。
对于吕后的草作,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并且跟刘邦一同读书一同创业的卢绾看得最清楚:
然后卢绾就反了,谋反失败后,卢绾逃到匈奴去,活了一命。也就是说,谋反不一定会死,但如果谋反恰巧撞到抢口上,则必死无疑了。
叔孙通乃最会见风使舵的儒生,当年忽悠秦二世时的言语何等无耻,为何面对汉高帝刘邦就硬气得不要不要的?因为叔孙通看明白了,吕后诛韩信、彭越,已成功立威,他作为太子太傅,只能依附于吕后和刘盈,而不能依附于汉高帝刘邦了。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史记·张丞相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