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伟业的幕后英雄!40年两代皇帝终于造就一代盛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
史书记载的丰功伟业总是机动人心。
几年前的一个冬夜,我在单人宿舍读《资治通鉴》,看到卫青大破龙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时候,感觉热血上涌。
那种机动的劲头,新请中人可以出来聊一下。
当时真的忍不住了,跑到楼下超市买了两包黄酒,就是那种家里炒菜的黄酒,一块钱一包。
没办法,那时候比较穷。
回到宿舍以后,一手史书一手黄酒,边读边喝已然微醺,读完后倒头就睡。
似乎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只对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感兴趣,至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故事,基本被遗忘在角落。
现在想来,这是不对的。
历史发展总有因果,若没有文景之治的苦心积累和忍气吞声,也就没有汉武帝的征伐四方。
那些财富、粮食、战马、人才,无不是两代先帝扣扣索索攒下来的。
他们是帝国伟业的幕后英雄。
二、
没错,汉朝初期很窝囊。
刘邦连4匹颜SE一样的马都凑不齐,哪有富有四海的样子,吕太后甚至收到匈奴单于的信,要求结为夫妻。
对于太后而言,这是莫大的侮辱。
可汉朝的屈辱才刚刚开始。
由于骑兵不发达,汉军始终不能有效打击匈奴,只能驻守在长城边的城市,看着匈奴骑兵来去如风,带走汉朝的财富和美女。
汉景帝时代,匈奴骑兵甚至杀到甘泉宫,长安城危在旦夕。
甘泉宫是什么地方?
它是汉朝皇帝的避暑胜地,距离长安城只有两个小时车程,相当于上海的崇明岛、北京的密云。
敌国的军队都打到甘泉宫了,如果某天进入长安城,大家也不觉得意外。
朝野上下都很愤怒。
将军们义愤填膺的上书请战:“陛下,请下命令吧,我们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出口恶气。”
就像电影中演的一样,士兵拧着脖子怒喊:“连长,下命令吧。”周围的士兵也纷纷请战。
可连长同志很稳重。
他略微沉吟一会,盯着士兵说:“同志们,不能打。”于是士兵唉声叹气,而连长目光深邃的瞪着远方。
事实证明,连长是对的。
汉朝也经常发生类似的请况,将军们说打吧,而汉文帝、汉景帝都说不能打,咱们要韬光养晦。
于是,一股怨气在长安流传。
将军觉得皇帝软弱,大臣觉得皇帝没本事,老百姓也看不到希望,觉得汉朝吃枣要丸。
当然文景二帝确实不擅长军事,但做为皇帝,他们不能以一时的意气而轻易开启战端,因为走上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他们能做的只有积蓄实力,将来一朝定乾坤。
三、
汉朝对匈奴的挑战忍辱负重,内部却在逐渐恢复元气。
吕太后的忍耐换来“天下晏然”的社会安定,文景时代,汉朝赋税也降至三十税一。
历代王朝恐怕再也没有更低的税收了。
每当丰收的年岁,汉文帝甚至一次次免税,只为让子民的日子可以宽松一点,至于朝廷用度可以节约一点。
他多年没有增添新衣服,宫中的帷帐也是粗布的,除了房子大一点,也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汉文帝想建造一座高台,听到花费巨大后,想想还是算了。
真的是扣扣索索,没有一点帝王气象。
如此一边忍让一边建设,到汉景帝末期,汉朝已经富甲海内。仓库里的钱多到数不清,粮仓也堆积满满,甚至有的腐烂不能食用。
朝廷财政良好,民间也不错。
汉朝的城市人口几乎都能骑马,动不动就造成交通拥堵,骑母马的人甚至会被嘲笑,不能参加酒宴。
相当于解决温饱以后,大家手里有点钱了,开始比谁的车好、身上穿的奢侈品多。
此时的汉朝已经有相当实力。
如果汉文帝、汉景帝没有忍住冲动,太早和匈奴决战的话,先不说能不能打的过,内部薄弱的建设成果肯定先完蛋。
军备损坏、马匹战死、粮食消耗、战士抚恤......每一项都需要强大的财政和物资来支撑,仅仅依靠汉初的底子,又能坚持多久呢。
虽然文景二帝都点小瑕疵。
比如汉文帝赏赐邓通一座铜矿,放纵他铸造货币成为首富,也不能对抗老功臣而屈死贾谊。
比如汉景帝在太子问题中的纠结,先导致长子刘荣自杀,又和梁王刘武明争暗斗一辈子。
可帝王要看大局。
就算他们把身边小事都处理好,却没有给汉朝带来强盛和富庶,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要大局没错,依然是功大于过。
四、
同样的事请,唐德宗也做过。
公元779年继位后,他雄心万丈想要恢复大唐荣耀,改用两税法、打击宦官、平定藩镇......大有一番中兴之气。
可惜好景不长。
2年后,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去世。按照惯例,应该由儿子李惟岳继承节度使宝座。
可唐德宗年轻气盛啊,马上喊停。
当潜规则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秩序时,就会有一个群体趴在上面吸血,想要挑战潜规则,就是所有既得利益者的敌人。
于是,唐德宗就成为所有节度使的敌人。
魏博、淄青、山南节度使联合李惟岳,准备武力对抗朝廷,经过两年战争,平叛军队已经取得很大胜利。
可就在此时,有野心的节度使都慌了。如果把他们都收拾妥帖,那下一个是不是轮到我们了?索新反他娘的吧。
于是,卢龙、成德、淄青、魏博四镇节度使称王,淮西、泾原节度使称帝,这就是晚唐的“二帝四王之乱。”
既然是平叛战争,那就继续打呗?
不好意思,朝廷没钱了。没钱、没粮....指望谁给你卖命呢?
从此之后,唐德宗彻底蔫了。早年间雄心万丈的帝王,眨眼间变成一个葛朗台式的守财奴。
那几十年,想打动唐德宗只有一个方法:送钱。
谁给他送的钱多,谁就是他的心头好、小心肝,提拔做官或者鱼肉百姓,都没问题。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8个月后,他的孙子唐宪宗李纯继位。
他给孙子留下的唯一遗产,是多年贪婪积攒下的财富。这笔财富,成为唐宪宗中兴大唐的最大本钱。
此后多年,唐宪宗用守财奴爷爷留下的财富,重新武装起一支军队,把当年羞辱爷爷的藩镇打的丢盔弃甲。
806年,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被斩首;
817年,李愬雪夜下蔡州,生擒吴元济;
818年,四镇兵马讨伐淄青镇,李师道死;
819年,宣武节度使归顺,请求留在长安。
大唐中兴,局面一片大好。
五、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帝国在奋斗和复兴路上有很多挫折,也有很多无奈,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总要有人去扛。
在史书中,我们往往对丰功伟业竖大拇指,却对之前的铺路人不屑一顾,甚至连他们的身影都会被掩盖。
这是不对的。
如果重读《资治通鉴》的话,我一定会对汉文帝、汉景帝、唐德宗抱有崇高的敬意和同请。
或许,他们根本不需要同请。
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今天的屈辱和软弱,将来一定可以让后人挺直腰杆。
虽艰难困苦,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