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中说:“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中国历史上从秦朝的赵高开始,一直有“顾命大臣”一说。顾命大臣的“顾命”就是“临终遗命”,老皇帝临终前,会自己挑选一些德才兼备、经验丰富、做事稳重的大臣,来辅佐新上任的小皇帝。这些大臣有非常显赫的地位,也拥有着很高的权利,连新皇帝就要听他们的话。
但是,“顾命大臣”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危险职业。
纵观历史,那些托孤的皇帝,只要掌权之后,都会摆TUO这些大臣们的控制,或者直接干掉这些大臣。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就是南朝的“顾命大臣”,他们几个在南朝的地位很高,也是当时宋武帝刘裕最器重的大臣。
刘裕临终前,就把当时的小少帝托付给他们,希望这几个大臣可以辅佐少帝登上帝位。可惜,宋少帝年纪轻轻就荒Y无度,也没有治国的才干,徐羡之直接废少帝甚至将其杀之重立新帝。他们重新立宋武帝的第三子刘义隆登上帝位,这位就是历史上的宋文帝。
但是,宋文帝掌权之后不到一年,就把这些“顾命大臣”干掉了。当上“顾命大臣”的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已经拥有很大的权利,为什么还要废掉荒诞的少帝,重立刘义隆为帝呢?为什么宋文帝要干掉帮助他登上帝位的大臣呢?纵观历史,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原由了。
宋少帝是宋武帝刘裕的大儿子,刘裕很疼爱这个儿子,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给他,长子就顺利成章的成为了皇太子。刘裕驾崩后,17岁的少帝登上帝位,在大臣们的辅佐下治理国家。少帝特别贪玩,整日跟后宫嫔妃嬉戏,登上帝位的刘义符根本无心管理朝政。
宋少帝在老皇帝在世的时候还会收敛一些,老皇帝不在之后,再加上,他已经是皇帝就更加猖狂了。顾命大臣们看到少帝还没有亲政就那么荒诞,亲政之后这个国家可能会亡在少帝手上,所以,他们也不愿意继续辅佐这样荒诞的皇帝,于是,便利用顾命大臣的权利一起出手,直接把少帝废成营阳王。后来,宋少帝刘义符还被人打死了,顾命大臣算是辜负了先帝的托付。
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废掉少帝甚至弑君,都是为了国家百姓着想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少帝这个人虽然十分荒诞,但也算是比较容易被忽悠的皇帝,如果,这些大臣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大可让少帝继续当皇帝,他们的权利也还在自己的手中;或者找一位年纪更小的皇子做傀儡皇帝,也能够保住他们现有的权利;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做。
之后,他们找到了刘义隆做这个新皇帝,刘义隆已经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次年这些大臣就归还朝政大权给宋文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无心夺权。顾命大臣选择一个已经成年的新帝继位,他们考虑的就是百姓,希望新皇帝可以为百姓谋福利,希望国家可以长治久安。归政的初衷是好的,可惜,他们是顾命大臣,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已经让皇帝感到威胁了。
这就是顾命大臣最大的错误,身在其位,不管他们怎么做都是错的。得到最大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最大的危险。
当年,顾命大臣废掉少帝之后,博亮亲自去到江陵接回刘义隆,刘义隆见到博亮的时候还十分伤心,一直打听自己的兄长为何被废,为何被杀,可以说,这个刘义隆对他自己的兄长还是有一点亲请的。刘义隆被这些大臣推上帝位,应该感机他们才对,但是,这些大臣连弑君这样的事请都可以做出来,难免以后他们不会这样对待自己。
这一点,宋文帝想得很清楚,所以,必须铲除后患。宋文帝没有少帝那么好忽悠,他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有才干,刚刚登帝一年,就一步一步B退了这些顾命大臣,朝政的权利也一点一点收回。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也是一直在退让,为了国家和百姓,他们也畏惧这位有才干的新君。等三次还政之后,宋文帝彻底掌权,自然不会放过这些顾命大臣,下令杀之。
一是为了兄长报仇,解除心中的仇恨;
二是为了立威,皇上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挡路者都得死,这些顾命大臣的权利很大,对皇帝的地位一旦有了威胁,则必须杀之!
顾命大臣难逃宿命,在归政的第二年,宋文帝就开展了一系列铲除后患的决策。下发诏书,给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罗列各种罪名,最终,名正言顺的依法追责。博亮出逃后,被官兵杀死在自己兄长的坟前;徐羡之虽然成功逃TUO,但最终,他还是亲手了结自己的生命;谢晦当时虽然带兵在外,也难逃皇帝的追杀令,最后还是惨败而终!
其实,顾命大臣的宿命都是一样的,哪怕你多有才干,只要你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利,最后,都是难逃一死。这里,我们抛开引发的政治动荡不说,“顾命大臣”本身也都是久经考验、才能卓著的朝廷栋梁,在成年君主的领导下,他们本可以大放异彩,但是,却由于体制的弊端及自身的刚愎而最终被杀,其实,这也算是国家的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