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入洞房的习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婚夫妇在拜堂之后的仪式就是入洞房。入洞房的第一个主要仪式是“牵巾”。新郎用一条红绿的彩绸牵引新娘,两人相对,新郎倒行着把新娘引入洞房。这条牵巾象征着两人会合的桥梁,两人有此桥梁就可以互相沟通了,所以也叫合欢梁。在彩绸的中间还要结一个同心结,象征两人将同心同德、白头偕老。
新娘自出阁直至拜堂行礼,都是盖着头巾由伴娘扶着的,入洞房时就改由新郎牵入,伴娘不再扶着。进入洞房之后还有很多礼俗。如:坐帐,也叫坐福。新郎新娘坐在床沿上,新郎以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意思是男人要压住女人。坐帐之后就是揭头巾了。面对众多陌生的宾客,新娘常以扇遮羞,这叫“遮扇”。这时新娘呈现在人们眼中的那种半遮半掩的娇羞之态,常常为诗人墨客所吟咏。如南朝梁何逊的 《看新婚诗》中就有“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的诗句。
进洞房之后最重要的一个节目是同牢合卺。同牢是指新郎新娘同食一牢,即同吃一种猪肉或羊肉,后演变成两人同吃一碗饭,表示成了一家人。合卺则是两人一起喝酒。卺是由同一个瓜或瓠等分剖为两半的瓢,用线栓在一起。一剖为二象征夫妻两体,饮酒后再合而为一,又象征了夫妻的合体之义。到唐朝时改用酒杯,称“双杯”,也叫合欢杯。宋时始有交杯酒的风俗,两个杯子用彩线相连,两人对饮,有时各喝半杯,再交换喝尽,所以称交杯。喝完,还要掷杯于地,若是一仰一俯,就象征了音阳调谐,大吉大利。
合卺酒之后还有结发或合髻的仪式。结发是新郎解开新娘的头发,然后象征新地把两人的头发结扎一下的仪式。后来称原配为结发夫妻就是源于这个习俗。有人认为结发是指新郎把新娘束发的丝绳解下来的动作。因为女子一旦许嫁,就要用丝绳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她已有了对象。新婚时新郎把那根丝绳解下来就是结发。那根丝绳就成了夫妻关系的一个信物。
唐代以后,结发逐渐演变成了合髻。新婚时新郎和新娘各剪下一绺头发,把它们绾在一起作为夫妻的信物。唐代有一个女子叫晃采,她在和请人私订终身时写了一首《子夜歌》:“依既剪云髻,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长发绾君心,幸勿相忘矣!”诗中所说的剪发和绾发就是新婚合髻的仪式。
洞房的最后一个节目就是闹房了,也叫闹洞房。这是婚礼最后的一个高潮。先秦时还没有这个习俗,因为儒家的六礼都比较庄严规矩,婚礼的整个过程比较古板,气氛也比较沉闷,所以很少有喧闹的场面。两汉时期,随着婚礼奢侈之风的兴起,闹房的习俗便逐渐在民间形成。虽说闹房有时显得比较粗野,但却能增加新婚欢乐热闹的气氛,有利于消除新郎新娘羞涩的感觉,所以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据《汉书》记载,当时还有一种“听房”的习俗。闹房之后,客人散尽,新郎新娘的侄子、小叔等在窗外偷听两人的悄悄话以为笑乐。《后汉书·列女传》写东汉大儒马融的女儿与东汉望族袁瑰新婚,人们去听房,但却没有听到儿女私请的悄悄话,全是有关人轮大义的话,那些话让听房者深深地感到了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