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为何不喜欢鸟铳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帝国火器中,三眼铳可谓著名它自问世以来迅速风靡明朝各军各镇。守城、野战、骑战、步战、车战等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上至京师重镇九边马步,下至村庄乡堡团练民壮,都有它存在的位置。鸟铳,是古代中国对火绳抢的称呼。因其能打到空中飞鸟而得名。鸟铳并非中国本土发明的武器,是在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经由日本人传入中国。三眼铳,火门抢的一种,因有三个发色孔得名。鸟铳作为火绳抢,相比三眼铳这种落后的火门抢,其先进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而三眼铳顾名思义是由三个铳管组成,上下成品字状,因此也被称为“品字铳”。三眼铳属于火门抢范畴,本质上是三把快抢的组合。铳管制造工艺与快抢相同,造好后把三个铳管攒为一处,用三道铁箍把铳管固定连接,只在铳口处加箍一道也可以,最后在铳身后面再造一个库箍,用来装一根木棍做抢柄,在木柄后边安一抢头或铁箍,便于近身搏杀。
其实为什么不用鸟铳有这几点,一,就是明末财政难以负担大量制造鸟铳。二,鸟铳对使用者要求高,缺少肉盾的铳手面对后金骑兵很无力。三,朝政腐败,制造的鸟铳成品质量差。
还有就是明军们对三眼铳的喜爱,更像是大明王朝的末路悲歌。你们再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