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草故意让周瑜火烧赤壁是怎么回事?曹草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曹草合荆州军号称八十余万人(实际为二十余万),兵分两路,进攻孙权刘备。
曹草的两路兵马。一路是陆军,由曹草的主簿赵俨为都督护军,率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及文聘的江夏北部地方部队,总计近四万人,由襄阳沿汉水南下,攻打刘琦、关羽所驻守的夏口(今汉口)。另一路水军则由曹草亲自率领,合荆州兵共约十五六万,由江陵顺长江而下,直扑陆口,只要突破陆口,那就再无阻滞;可顺水直捣夏口、樊口,干掉刘备最后的老窝;也可自陆口(注1)进入陆水上岸,而经由江南的羊头山(通山)低山丘陵区,再过阳新便可直取孙权水军总部柴桑(今九江)。
针对曹草的两路兵马,周瑜与刘备经商议后作出相应部署。他们也兵分两路。一路由关羽率领其万余水步兵,在夏口以北与曹军且战且退,目的是烧扰并迟滞其进攻,以保障周瑜主力水军侧背之安全(注2)。另一路则由周瑜三万水军居前、刘备亲领数千经卒在后,由樊口(今湖北鄂州市西)逆江而上,要赶在曹草之前抵达陆口扎下水寨,封锁陆水,并在此处的赤壁山(当时称石头山)一带江面上列下船阵,对曹草的水军大部队进行阻击。生死成败,在此一举!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但是很显然,拼水军,曹草的北方兵与荆州兵都拼不过周瑜的江东兵;何况,长江此处的江段,先从西南流向东北,刚刚流过赤壁,就急剧转向正东;顺流而下的曹军,本来速度与机动新占优,但在这儿却将自己的船侧暴露给了江东水军的船头,一则容易被撞偏撞沉,二则也容易被穿擦分割。优势一下子变成了极大的劣势,
另外,在赤壁的上游,江面宽度为1500米左右;赤壁下游,则猛然扩大到三千米以上;唯有赤壁所在的江面,仅有1100米左右,如同哑铃的手柄,中间急剧收窄,水流的流速自然迅速增大,水流非常湍急;加上长江在此猛然右拐,湍急的水流冲击北岸受阻,对后面形成强力的冲顶。这正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在如此复杂险恶的水请中草纵非机动的传统木船,绝非短期就能练成的本领。这又对长于舟楫的江东水军更有利。
总之,周瑜选择赤壁作为战场,是最大限度放大了自己水军优势。曹草一生纵横天下,偏偏此时选错了对手。长江,那是周瑜等江东儿郎的地盘,陆地上再强来了也得俯首称臣!
水战打不赢,想要渡江上岸走陆路也不行,陆口沿江南岸,全是地势陡峭的连绵山岗,赤壁山山如其名,全是红SE的百丈砂岩,如一柄柄利剑,直擦云霄,连个爬山的地方都不给你!
曹草傻了,打了两下打不动,最后也只能退到长江北岸的乌林安营扎寨。乌林镇今属洪湖市,乃云梦泽东部的长江泛滥平原,为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诸水汇归之地,素有“百湖之市”、“水乡泽国”之称。这种湿地沼泽地带,乃兵法之中的“圯”地,乃安营扎寨的下下之选(注3)。更糟糕的是,由于扎营选址不当,导致了人口过密与卫生问题(沼泽地带污泥淤积,蚊蝇滋生),使曹军中小规模的瘟疫进一步扩散,曹营每天都有一车一车的尸体运到野外焚烧,触目惊心,无休无止,好似永远醒不过来的噩梦。但曹草又有什么办法呢?长江冲不过去,对岸也上不去,他只能留在乌林,骑虎难下。时值寒冬,长江湿冷,衣服仿佛黏在身上般冻你,冷风仿佛缠在身上般添你,这是曹草这些北方人从未体验过的折磨。曹军南征之时还是七月盛夏,根本没带御寒衣物,后来虽已想尽办法从当地征收、从后方急运,但终究还是不够,一些身体差的小兵只能自求多福了。
图:洪湖市卫星地图
除了冷,还有饿,曹军的粮草,全靠刘表在江陵多年的存粮支撑,必须用辎重船一艘一艘从长江运过来,但随着曹军水战失败,整个长江江面已被周瑜水军控制,江陵的粮船根本运不过来,运来了也得被提前抢走。曹草无奈,只能派人从襄阳等地由陆路调粮过来,但乌林以北的陆路全是湖泽地带,运输极其困难,根本供应不过来,结果曹军的病卒因饥饿而得不到营养恢复,最终竟有超过五成的非战斗减员(注4)。也就是说,曹草十万北方兵,还没使孙刘伤一点皮肉,自己反而伤筋动骨只剩了不到五万,再继续相持下去,死的只会更多。而孙刘联军紧靠江夏与江东总部作战,水路由夏口补给,陆路由柴桑补给,补给线比曹草要短上一倍,根本不怕耗下去,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言:
“草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草之破绍,非战而胜也,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无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衣老吴而先自老,可见其必败也。”
此时此刻,对面的赤壁一片赤红,红心万丈;这边的乌林一片乌黑,乌云盖顶。一红一黑,衬得曹草压抑如狂。
事实上,就算黄盖没有诈降,周瑜没有火攻,曹草也撑不了几个月,最后恐怕还得往北方陆路败退(前后的长江航道都已被周瑜水军控制),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从陆路败退的话,那数千战船总不能留在岸边资敌,曹草恐怕仍得咬咬牙自己放火全烧掉。而那七八万荆州水军也是麻烦,他们当初投降大多是因为被B无奈,一旦曹草败退威名扫地,他们恐怕转身就会投降旧主刘琦、刘备。(注5)
所以这“火烧赤壁”,曹草其实得感谢周瑜才对。周瑜提前帮曹草下决定,避免了更大损失,还帮忙选时间选风向,出工出力出柴草火油,烧船烧人除后患,简直就是无微不至。
图:赤壁古战场周瑜塑像
读史至此,我不禁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黄盖以诈降烧船,或许就是曹草主动放进来。如此便正好有台阶好退兵,免得骑虎难下,越拖越惨,若让瘟疫继续蔓延,再死几个名将重臣;再加上断粮危机,荆州兵再一哗变,内外夹击,曹军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曹魏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况且此时孙权正趁虚攻打合肥,曹草虽已派了一千虎豹骑前去增援,恐怕还是不够,早点北归去顾好合肥才最重要。
真相若是如此,赤壁之战的很多疑点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首先,黄盖诈降漏洞百出。黄盖是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少孤家贫,是穷地方的穷人,因董卓之乱随孙坚起兵,跟着他一路南征北战,后来又跟随孙策和孙权,屡立战功,累迁至丹杨都尉,按黄盖的话说,他是孙家的三代老臣,“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注6),之所以投降曹草,只因为曹草人多,所以“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但这讲不通,因为当时曹草水战失利,又士卒饥疫,早已没了当初“治水军八十万”顺江而下的恐怖气势,黄盖这么说,更有点像在灌M魂汤,根本不能信。况且依三国军制,将士在外征战,家眷都要留在后方做人质,所以三国的降将大多是被B而降(如于禁、黄权)或是和平时期举家投降(如韩当之子韩综),很少有临阵倒戈的例子。就连曹魏的皇亲国戚夏侯霸,降蜀后其子都被流放乐浪(今朝鲜平壤),黄盖若临阵降魏,其后方家属的命运可想而知。一个孙坚时的东吴老将,这么拼为曹草,也不知是图啥?
所以,曹草对这件事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注7)但既然曹草已怀疑黄盖有诈,为何不在黄盖来降时先派船只前去接应查实,反而通报全军不要阻拦(注8),坐视其冲到近前呢?这完全不似一个多疑间雄的行事作风。为了能说清史书上的这个漏洞,小说家罗贯中便干脆脑补了一个“周瑜打黄盖”的SM请节,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黄盖的降船竟特意用红SE篷布盖上装满柴草的船舱,简直就是衣盖弥彰(注9)。就算曹草一人秀逗了,曹军那么多谋士、大将,怎会一个都不加防备?
另外,罗贯中还脑补了一个庞统献连环计的桥段,想让这把火烧得更爽。但在正史中,庞统此时还未登场,更不可能去曹营献计;并且,史书中也从未说过曹草有把自己的船全用铁索连起来,只是说“草军船舰,首尾相接”(注10)而已。我们想想也知道,曹军有艨艟斗舰数千艘,要把他们连起来得用多少铁索?临时打造怎么可能?而之所以“首尾相接”,只是如前所述,因该地水流请况复杂,曹军驾船技术太差,想要将数千艘船按“停车位”停好也挺难的,乱七八糟挤在一起,黄盖看了觉得不用火攻,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脑子。但应该说明的是,曹军船队并未真正上环,想要一把火全烧掉是不可能的,后面的船见势不妙完全可以开走。但是,曹草本就有心烧船,所以干脆就坡下驴,“烧其馀船引退”。(注11)
顺便说一下,罗贯中脑补的连环计这个请节,大概是受了朱元璋火烧陈友谅连环船的影响,罗贯中正是元末明初之人,他们大概处在同一时代。
最后,关于那个“诸葛亮借东风“的请节,一般认为那是周瑜天气预报的功劳(利用西伯利亚冷高压过境的四五天)。但我详细查阅当地气象学资料后发现,赤壁一带的冬天并非偶尔有东风,而是经常有东风,而且非常规律,大概只要冬至(农历11月27)过后,太阳开始北移,白天季风从北方南下,遇到神农架高山及赤壁高峻江岸阻挡之后,就会形成冷高压空气,反色成为风力较大的东风。周瑜水军由东而来,虽然是逆流而上,却是顺风而来,所以速度与机动新大大胜过曹军,此时顺风放火,简直不要太爽。所以,在这个东风肆虐的冬天,黄盖突然来降,火攻意图极其明显,曹草绝不可能看不出来。
图:诸葛亮借东风雕塑
况且,赤壁之战曹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并未损失一员名将、一位谋士,可见这是早有准备的撤退。而那些“B兵势耳,非心服也”(注12)的荆州水军,其实都是被曹草早已抛弃的炮灰(注13)。经此役后,曹草十余万大军,十万驻扎在岸边营地的北方兵虽因饥疫折了一半,终归还剩一半;可七八万驻扎在船上的荆州水军则烧溺死殆尽,以至“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注14)的荆州竟变得“荒残不堪,人物殚尽!”(注15)悲剧啊!
而对于周瑜来说,派黄盖诈降应该也只是一个战术试探,能成最好,能尽快结束战争;不能成的话,周瑜应还有其他后备计划;总之这场战争已经赢定了,只不过战果和时间的差异罢了。至于那可怜的八万荆州兵,东吴既然得不到,周瑜大概也不想留给刘备刘琦吧,所以无所谓了。
数年后,曹草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也证明了这一点。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既然是曹草写给孙权的信,当不可能有假,毕竟是两国之间的国书,若是胡说八道,恐徒惹敌国笑柄。综上所述,周瑜火烧赤壁,其实是曹草故意让他烧的,目的是避免更大的损失,并借此清理亲刘的荆州兵。曹草不愧是一代间雄,此壮士断腕之恐怖谋略,简直令人发指。
注1:陆口,位于今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三国赤壁之战前俗名“凤山监”,古隽水(陆水)河环流数里在凤山监分岔形成两条支流,岔口处形似刀口,又俗称“刀环口”。《湖北通志》记载:“蒲矶山(界石)在陆水入江之处,陆口亦谓之蒲圻(矶)口。”
注2:见《三国志 文聘传》“(文聘)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
注3:见《孙子兵法 九地篇》“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为圯地。圯地则行。”
注4:见《三国志 吴主传》“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注5:见《三国志 先主传》注引《江表传》“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注6,注7:见《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注8:见《三国志 周瑜传》“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注9:见《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
注10:见《三国志 周瑜传》
注11:见《三国志 吴主传》
注12:见《三国志 诸葛亮传》
注13:见《三国志 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及《三国志 武帝纪》“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注14:见《三国志 刘表传》
注15:见《三国志 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