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孕育起来的,而中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但也十分依靠农业。一旦发生灾荒,轻则家破人亡,重则国家动荡,像元末和明末的农民起义都是伴随着灾荒的。往往是百姓没饭吃,政府赈灾还做得也不到位,这就很容易形成大股难民,朝廷就很难控制了。灾荒还往往伴随着瘟疫,所以灾荒严重的地区,往往是十室九空,要不就饿死病死了,要不就逃荒去了。
我们这里仅讨论蝗灾的问题,那就是蝗灾来了为什么灾民不吃蝗虫呢?要知道蝗虫的蛋白质含量也是很高的。
其实一开始老百姓确实不吃蝗虫,唐代以前蝗虫还被称作蝗神,百姓不仅不吃它,还要敬拜它,原因当然是想让它快点走。这毕竟是封建M信,后来还是有了第一个吃螃蟹,不对,是吃蝗虫的人,这个人名气还很大,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人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了一个唐太宗吞蝗的故事。贞观二年,京师蝗虫大起,大臣上报灾请,唐太宗听闻很动容,但没有蹦出晋惠帝司马衷那句“何不食肉糜?”,而是提出要亲自去灾区看看。
看到灾请后,唐太宗更加动容,随手抓了一只蝗虫,还说了这么一段话:“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其实就是说:“你敢吃粮食,我就吃了你!”然后放嘴里就吃了。唐太宗此举既表现出自己爱民如子,又号召百姓去吃蝗虫,可谓一举两得。一时间,官员们有样学样,拿起蝗虫就是吃,而灾区的老百姓也开始兴起吃蝗虫了。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大量的灾民饿死呢?是他们没吃蝗虫吗?他们确实没吃蝗虫,但不是不想吃,有两个原因,一是吃不到,二是不够吃。
蝗虫虽然多,但是人家来无影去无踪,几天就能将你地里几亩粮食吃完,你却不能把它一下全吃完。还有就是灾民本来就饿得有气无力了,哪还有力气和经力去捉蝗虫吃呢?所以蝗虫也不是想吃就吃的。
再者,我们从能量和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假设百姓种的粮食刚好够吃,而这些粮食被蝗虫吃了,百姓又吃完了所有的蝗虫,但这其中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损失。所以老百姓就算把蝗虫全吃完可能都不顶用,蝗虫都吃不到,只能挨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