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4型柄状手榴弹(德语:Stielhandgranate 24),因为它独特的外形又被称作"柄状榴弹",简称M24手榴弹。作为德国陆军制式的单兵武器,M24手榴弹在苏德战争中曾给苏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而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同样也给日军造成了四十多万的伤亡。
1915年,德国军工企业首次推出了柄状手榴弹,并最终于1924年定型,成为了德军的制式手榴弹,即M24型柄状手榴弹。
M24手榴弹因其设计合理、威力巨大,在二战中被盟军士兵称为"高爆手榴弹"
服役时间:1915年~1945年
弹重:0.61kg
战斗部重:0.17kg
全长:365mm
直径:70mm
装要类型:TNT
引爆方式:5秒
战斗部重:0.17千克
M24自定型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改进,但也并未受到多大的重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M24手榴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自从德军入侵苏联之后,M24开始被大量使用于东线的苏德战场,因此,苏德战场上德军手榴弹的消耗量极为惊人,同时也给苏联军民造成了重大的杀伤。面对M24的巨大消耗,德军的后勤则通常以十万为单位,对前线作战部队进行补充,这就证明了M24手榴弹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优势。
由于M24手榴弹采用了长柄设计和杠杆原理,所以M24可以被投掷的即远又准。
在实战中,德军士兵往往能够把手榴弹准确的掷入敌军的工事内、房屋窗户和狭窄的散兵坑内,只要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就可以将其投掷的又远又准。而那些作战素养极高的德军老兵,他们在采用站立的姿势时,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这个距离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所无法达到的。
M24的TNT装弹量很大,它的爆炸威力也非常恐怖,所以德军士兵给它一个外号“土豆玛沙”,也就是土豆粉碎机的意思。
相比于英美的卵式手雷,M24的另一个优势是不但可以单个使用,而且还能够采用集束的方式来加大爆破力。M24可以七颗绑在一起使用,去掉周围的六颗的木柄以减轻重量,只保留中间一颗的木柄作为引爆器,这种集束手榴弹可以轻松摧毁敌军的坚固工事和坦克。
在东线的苏德战场上,苏联人修建了数不清的小型碉堡和大型的钢铁工事。
同时在几百万人参战的战场上,那些躲在工事里、建筑物后面和色击死角的敌人,而炮兵和装甲部队又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目标,此时,M24手榴弹就成了对付他们最有效的武器。M24手榴弹不仅在德军手中大显神威,就如同德国的驳壳抢(俗称盒子炮或镜面匣子)一样,M24手榴弹也深受中国军队的喜爱。
中国军队早在1930年前后,便将仿制的德国M24手榴弹作为单兵制式武器,而这些仿制的M24手榴弹,也在抗日战争中给了日寇巨大的杀伤。
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一共使用了三千万颗手榴弹(国军二千二百多万颗,八路军近八百万颗),这些手榴弹都是M24或仿制型,一共有40多万的日军伤亡在了M24手榴弹上,这基本是占了侵华日军总伤亡的三分之一。
例如在血战台儿庄的藤县保卫战中,守卫藤县的川军手中除了土造的汉阳造步抢以外,只有少量的轻重机抢,那么他们凭什么能够抵挡经锐的日军第10师团?
这3000川军靠的就是M24手榴弹,据说当时守卫藤县城墙上的守军,每人都配备了一箱M24手榴弹(50颗)。他们正是凭借着这些M24手榴弹,与装备了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日军第10师团血战数日,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但却为台儿庄大会战的胜利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同国民党的正规军一样,手榴弹也是八路军战士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八路军的手榴弹主要靠自己的兵工厂制造,同样是仿制M24,但由于缺乏原材料和技术人员,所以生产出来的手榴弹不但爆炸效果很差,而且爆炸后的弹片也很少,有的甚至只是裂成了两片。相信凡是看过《亮剑》的朋友们,都应该还记得李云龙向军需部长要手榴弹时的那段台词,然而即使是这样,日军仍然会尽量的避免与八路军近战,这是因为他们畏惧八路军手榴弹的威力。
“手中一支驳壳抢,腰挎两颗手榴弹”,这应该算是当时中国军队的顶级装备了,而这两件抗战神器,都是正宗的德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