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5月18日,在上海法租界萨坡赛路14号中,一场原本寻常的会面正在进行。
一方是中华革命党的骨干成员,曾经的沪军都督陈其美,而另一方,则是自称有方法给陈其美提供一笔讨袁资金的一位商人和介绍本次会面的陈其美部下程国瑞,此次拜访就是为了和陈其美商议计划的具体细节。
此时,两方会面的人正在客厅热请的讨论着关于资金的事儿,而这栋房子的主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日本人山田纯一郎则上楼为他们准备一些饮品。正当他为这三人沏茶时,客厅传来了三四声抢响,接着就听到了有人倒地的声音。
慌乱之中的山田纯一郎赶忙跑了下来,发现陈其美头部中弹,脑浆迸裂,横躺在客厅地上,而原本与他谈生意的两位“商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陈其美遇刺案”,这起案件在当时轰动全国。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陈其美这个人在全国的知名度,更是因为在这场遇刺案的背后,有着很多无法解开的谜团。
各界反映强烈,袁世凯嫌疑最大
陈其美在中国早期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作为坚决支持孙中山推翻清政府和反对袁世凯北洋政府的先锋,陈其美和黄兴一起被称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与黄兴不同的是,陈其美不仅在军政两届地位崇高,而且在民国初年的地下社会中影响极大。
1911年武昌起义后,陈其美联合各派革命党人控制了上海,被推举为沪军都督,统领上海军政。同时他也是上海青帮大头目,手下爪牙无数,专门在暗中肃清与孙中山革命信念向背离的不同政见者,可谓是黑白通吃的一方诸侯。
当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遇刺后,作为陈其美心腹的蒋介石冒险将他的遗体运出法租界,从日本专程赶回的孙中山更是扶尸大哭,几近昏厥。上海军政各界和地下会党,纷纷发来唁电表示痛惜。而刺杀陈其美的两位凶手——李海秋和程国瑞,也被指为袁世凯买通的杀手,被全国通缉。
当然,有人为陈其美的死惋惜,也有人为他的死弹冠相庆,其中还不乏很多曾经是陈其美战友的革命党人。
M恋刺杀却死于刺杀。
清末民初之时,革命党人因为实力不足,无法在军事实力上和实力强大的北洋政府抗衡,孙中山的手上不仅没有军队,还要拉拢南方军阀对抗袁世凯,而这些军阀也都是势利的墙头草,总是跟着风向变换立场,使得孙中山的革命之路举步维艰。但作为一个民主革命家,暗杀敌人重要人物多为孙中山所不齿,但是陈其美却似乎乐在其中。
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其美率军占领上海并攻克南京,他自己被推举为沪军都督,却在统领上海军政后不久,计划除掉同样德高望重的光复会领袖李燮和,但是因为准备不足未能成功。
而在上海各界推举他为沪军都督的集会上,光复会副会长陶成章对他出言不逊,被他派遣蒋介石收买杀手刺杀于上海广慈医院。此举导致了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分裂,孙中山对此十分愤怒,亲自下令彻查并缉捕凶手,陈其美为防止事请败露,只得将蒋介石送往日本求学,并很快清除了杀手王竹卿。
尽管经历了如此之大的风险,陈其美的刺杀仍没有停歇。在攻下南京十多天后,他在上海的都督府有捕并抢决了前来探望宋教仁和黄兴的国民军参谋长陶骏保,这种残害革命同志的行为遭到各界谴责,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总长伍廷芳更是斥责他“形同绿林”,“将民国的法治和人权毫不放在心上。”
1913年3月20日夜,刚刚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革命家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抢手刺杀,引起全国震动。凶手应桂馨被抓后,因为其身份时上海洪门的会长而备受关注,当时很多人被怀疑为幕后主使,痛恨政党政治的袁世凯,和洪门有密切联系的司徒美堂都被怀疑是幕后主使。而因反对改组国民党、又掌握青帮的陈其美也被列入其中,但是由于证据缺乏和国内政治博弈的关系,宋教仁案至今没有一个定论,陈其美也就只能被算作嫌疑人之列。
当然,陈其美也不是都为了政见对革命同志下毒手。在袁世凯制定所谓的“洪宪帝制”之时,陈其美派遣了杀手在上海刺杀了袁世凯的亲信大将、北洋海军上将郑汝成。也正是因为这次刺杀,本来非常欣赏陈其美的袁世凯耳钉实施报复,买通了陈其美曾经的属下程国瑞,将陈其美刺杀于上海法租界。
豪侠炼成记
陈其美之所以在民国初期名满江浙沪,除了他黑白通吃,个人声誉极高以外,与他雷厉风行的个人作风和对孙中山的忠诚追随是分不开的。原本出身浙江穷苦人家的陈其美,小时候只读过私塾,十五岁丧父后辍学,在一个小县城的当了十二年学徒,二十七岁时才开始接触革命思想,29岁在其弟的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也算是大器晚成。
当时,由于满清朝廷对国内革命活动的镇压,革命党人都集中在海外活动,距离比较近的日本就是一个革命党人的重要汇聚点。在日本的两年内,年近三十的陈其美是最积极的革命思想学习者和传播者,不久便加入了同盟会。
1907年,原本高涨的革命局势在清政府的镇压下进入低谷,著名的革命党人徐锡麟、秋瑾被杀,孙中山在广东谋划的起义纷纷失败,革命前景似乎一片灰暗。但1908年,结束留学的陈其美回国,在上海利用地下帮派活动成功保存了革命势力,进而打开了一片天地,被孙中山所注意。
在上海期间,陈其美经常出入茶馆、酒楼、戏院等等场所发展党羽,成为了上海青帮的大头目。同时他利用上海租界广大,清政府无权管辖的便利,大量结交上海政界、军界、文化出版界的大量名流,号召他们在多方面支持革命,使得同盟会在上海扎下了根基。陈其美在上海搞的风声水起,鼓舞了远在海外的孙中山,也鼓舞了各地的革命运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随之发动武装起义,清政府在上海的的统治被彻底摧毁,孙中山称赞陈其美为“国民革命之唯一柱石”。
辛亥革命后任沪军都督的陈其美,手底下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兵,而是依靠帮会势力控制上海局势。1912年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陈其美同日辞去沪军都督职位跟随孙中山进京面见袁世凯。他本以为这是一个讨论国家未来的会议,但袁世凯既不愿在军权上做丝毫让步,又在暗地里给陈其美十七万两白银,让他从此保证不问国事。但革命信念坚定的陈其美不仅断然拒绝了袁世凯的请求,反而成为反袁的的急先锋。
1913年,反袁的二次革命爆发,孙中山在云南联合陆荣廷等南方军阀通电讨袁,陈其美亲任讨袁军总司令,期间言辞机烈的抨击袁世凯的反动嘴脸。但是北洋政府的军事实力毕竟强劲,在北洋军的军事打击和袁世凯的金钱攻势之下,讨袁军内部出现分裂,二次革命失败,陈其美陪同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
陈其美流往日本后,痛陈党内的不团结,着手建立一个完全效忠于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他发挥从前在上海青帮中练就的本领,对国民党内部进行帮会改革,制定严格的帮规,并要求对孙中山的军队崇拜。这种畸形的改革收到了黄兴等其他元老的机烈反对,最后被孙中山叫停,陈其美在这次失败的改革后,地位一落千丈。在随后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中,陈其美在国民党中说话的分量远没有以前重要了。
一位土地和两个侄子
在二次流往日本后,陈其美确实走下了民国政治的中心舞台,但是他曾经的小弟——蒋介石,却走上了民国政治的大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站了三十多年。
在日本留学期间,陈其美就喜欢于在日的中国留学生交流。1906年,同为浙江人的周淡游给陈其美介绍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是周淡游的同乡和盟弟,两人相见恨晚,陈其美不久就和他结为兄弟,并推荐他加入了同盟会,这位青年叫蒋志清,也就是后来的蒋介石。
1908年回国后,蒋介石跟着陈其美混迹上海黑白两道,杜月笙、黄金荣等人都是陈其美带着蒋介石认识的,也算是替蒋介石在上海打下了基础。陈其美在就任沪军都督到被刺杀的五年间,蒋介石对陈其美安排的事请可谓是事必躬亲,包括刺杀陶成章等任务都是亲自带队,而陈其美被刺杀后,蒋介石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抢出,而陈其美的两位侄子:陈果夫和陈立夫,更是和蒋介石亲如兄弟,三人一起慢慢走上了中国近代权力的巅峰,蒋介石成了全国的领袖,而陈果夫兄弟二人,成了国民党的领袖,三人也形成了当时“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权力格局。
陈其美其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地位尤其重要,特别是在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中作用明显,他提倡的“帮会”式政党虽然不符合传统民主政党的基本准则,但是这种“党员绝对效忠领袖个人”的思想,却深深影响了整个民国时期的政治生态。
总结的来说,他是一位近代革命家,是一位声望享誉沪上的青帮头目,一位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同时也是一位残杀同志的刽子手,一位让同志和敌人憎恶又惋惜的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