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我们看到历史记录里美国人记录的都是日本的抵抗如何顽强,美军的伤亡如何惨重,每夺一个岛都付出了什么惨重代价?而苏联在东北打日本人就像水银泻地,直接平推呢?其实形成这种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录者的视角不同,后面细说。在这里先说一些客观原因。首先明确一点,跟美军打的日军确实更经锐一些,因为跟美军在太平洋上作战的,主要是日本海军,而日本海军至少在装备水平上,跟当时美军的太平洋舰队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
而日本陆军跟欧洲军队比起来,其装备水平至少落后了一个时代。形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没有参加一战的陆战,对发生在一战时期的火力革命认识非常有限,使日本陆军在一战时期开始,就已经和欧洲主要国家的陆军其实都已经有了代差。也就是欧洲主要陆军在当时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日本陆军还没有进入机械化时代。1939年,日本通过诺门罕战役的惨败,发现了自己在陆军方面的短板,因此彻底决定放弃进攻苏联,夺取西伯利亚油田的企图,转而利用自己不那么弱的海军,去东南亚抢占油田,这才有了太平洋战争。
但这一举措,本质上就是因为日本虽然意识到自己陆军已经极度落后,但却无力在短时间内改变落后的现实,所以直到二战结束,日本陆军相对于欧洲陆军的落后面貌始终没有改变,甚至还被拉的更大了。所以在二战尾声,苏联按照雅尔塔会议上的承诺,出兵中国东北的时候,确实是摧枯拉朽,平推了关东军。但其实这里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关东军主力被调走,因为在战争期间,部队不断更换士兵其实是一种常态,无论是因为伤亡还是因为整编等编制调整,总之不满员或者有大量新编入人员其实并不奇怪。
要说主力问题,苏联来打日本的军队才不可能是主力,因为苏联在二战中伤亡极其惨重,单单军队阵亡人数就超过1000万人,仅仅是欧洲最后一战柏林战役,苏军的伤亡就超过8万人,所以相比于关东军在东北十几年都没有大仗,只是人员更换的请况,苏联最后进攻日本的军队,其实才是在经历惨重伤亡之后临时拼凑整编起来的军队了。双方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一边倒形态,其实只是双方军队固有实力差距使然,跟所谓关东军主力被抽调走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日本人对美苏时表现迥异,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实力差别使然。当然除此之外,美军显得困难大一些,还跟美国跟日本作战的态度有关。虽然美国参加二战是因为日本,但其实日本突袭珍珠港,只是给了美国一个等待以久的参战理由而已。但在整个二战时期,美国及其盟国奉行的战略始终是欧洲第一,先欧后亚。
这个战略的核心是,一切战略都以把德国打跨为第一要务,只要能打跨德国,日本根本不是问题。所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始终非常有限,而且也没有紧迫感。无论在兵力还是装备方面,其实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都有很大保留。这样分配到每个单兵身上,自然会觉得打的非常艰苦,敌人抵抗非常机烈。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是因为生活在西方文化圈里的美国大兵,没见过日本那种非人的决死战法,有时会感到震撼。但其实即使是日本海军,也没有在太平洋战场给美军造成太大的麻烦。
即使是美军打的最艰苦的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美军的阵亡人数也都远远低于日军。硫磺岛战役美军阵亡6800多人,而日军阵亡则达到了1万7000人以上。冲绳战役双方的伤亡比更大,美军虽然也伤亡惨重,阵亡高达1.4万人,但日军的阵亡数字则达到了7.7万人。所以即使是美军打的最艰苦的现场战役,其阵亡人数跟日军比也只有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所以综合来看,二战期间美苏打日本其实都非常轻松,而日本能坚持到最后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美苏都对日本不够重视,并不是因为日本的战争能力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