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历史当中,朝廷官员没钱的现象实在是少之又少,除了类似于海瑞这样的“清官”,绝大多数的朝廷官员,从当朝一品到九品芝麻官,都是“有钱的官”。在封建社会官场,仅仅靠朝廷俸禄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朝廷最小的官——县令来讲,大体上朝廷的俸禄也就是五六十两银子,这还是在比较富的朝代,碰上衰落的时期,别说五六十两,欠薪也是经常的事。
一个县令除了要养活自己的一大家子人,他还要养活师爷,家里的仆人等等,五六十两的奉银,估计只是个零头。古时有句话“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指的那些“口喊清廉”背地里贪腐的“清官”。但是即使是真的不贪腐的清官,也是要搞一些“灰SE收入”,包括在在税收上面做文章,比如收取“火耗”,巧立名目收费,等等。甚至包括“搜刮士绅”。而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在康熙朝后期得到重用,除了是一位“能臣”,“纯臣”,张廷玉的“清廉”名声也不错,他的底线就是不贪腐不受贿。但是,张廷玉更不是仅靠朝廷奉银过日子的主。他的奉银比起县令要高出去不少,但也就是二百两银子左右,张廷玉靠这些奉银,全家都吃不饱。那么他的钱是哪来的呢?
首先,张廷玉家里有地。自古以来,朝廷的大官,基本上也都是大地主,他们的地多数属于赏赐。土地出租每年会有很大的收益。
其次,在京城朝廷做官的官员们,每年都会有地方官员的上供,算是地方官员的孝敬,因为京官的俸禄通常比较少,来钱的路子也没有地方官员多,但是,他们却用有更大的权力,因此地方官员孝敬京官,算是朝廷“睁只眼闭只眼”的潜规则,大清朝流行的是“冰敬”和“炭敬”——相当于取暖费和防暑降温费。还有一些节日的孝敬。
第三,像张廷玉这样的朝廷重臣,巴结的人不少,知道张廷玉很在乎自己“清廉”的名声,以求字求文的方送上一些“润笔费”,在他们看来,不仅无伤大雅,还颇有成就感。
第四,张廷玉这样的人,拜帖子挂名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孝敬,算不得贿赂,就像读书人偷书——不算偷。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有一段就是说这个现象的:清流领袖李绂,是皇三子允祉的门人加学生,李绂到京城仁直隶总督的时候,拜见三王爷,并送他一块机血石,三王爷觉得太贵重不敢收,李绂告诉他,这块机血石是他给一个富绅的老爹写了一篇墓志铭得来的“润笔”,三王爷欣然收下。还说:一块机血石换李绂的墓志铭,一点也不亏!
第五,张廷玉办差得力,深得康熙赏识,因此会时不时的得到一些除了土地之外的赏赐,小则一个物件,大到一院宅子,甚至是赏赐黄金白银的。这些赏赐,都是财富。第六,放贷获利,张廷玉估计不敢放高利贷,但民间房贷,也是朝廷官员的一个普遍的挣钱手段。张廷玉不收贿赂,实际上是张廷玉不收为了托他办事而送上的金钱,也不打国库的主意,这样就已经算是一个清官了。别看张廷玉是个清官,他的收入可不少。这种请况下,只要能控制贪衣,独善其身没有经济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