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3年,8月27日,朝鲜半岛南部的熊津江口,如往常一样的风平浪静。唯一不同的,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海战即将上演。倭军(此时日本还不叫日本,《大宝律令》后才称日本)一千余艘战舰,在其统帅阿倍比罗夫、庐原君等人的率领下,联合陆上的百济军队,共计五万余人,气势汹汹的向熊津江口杀来。不料,却被大唐刘仁轨不足万人的军队,打的大败,大将安昙比罗夫战死,百济投降,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日“白江口之战”。
一、“量”多“质”差,舰船落后
正如前面所说的,这场大海战中,倭军坐拥战船千艘,五万之众,防守的唐军战舰不过二百余艘,人数更刚过万余。那为何,在人数、战舰数量上都处于碾压的倭、百联军,居然会在这场战争中完败呢。首先,必须要理解一个概念,战争并不是依靠数量取胜,更不是靠无脑“暴兵”取胜,而是依靠着军队“质量”。虽然倭军在数量上碾压唐军,可唐军无论单兵素质,还是战船的质量上都“反碾压”倭军。
首先,我们来看两国的士兵。此时的大唐,刚刚经历二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北逐突厥、西讨高昌,正是国势鼎盛,甲兵日经之际。反观倭国,此时的倭国刚刚在中大兄皇子(日后的天智天皇)的领导下推行“大化改新”,刚刚迈入“律令国家”的行列,甲兵装备都还在初级阶段,不过是由各地豪族纠合起的乌合之众,对上装备经良又久经战阵的唐军,自然是落于下风。
其次,就是海战中至关重要的“战船”。不幸的是,倭军不仅单兵素质不及唐军,连战船也完全逊于大唐。唐军虽然只有战舰170艘,可均是楼船、艨艟。楼船高达三层,巨大无比,勘察7世纪海上的“航母”,艨艟则包覆牛皮,用以冲撞敌船。日本呢,尽管有着千艘战舰,可相比之下真是“寒酸”,长不过20米,宽则7米,和楼船、艨艟比起来,简直就像小渔船。其后的战争中,也再次证明了唐军的“船坚炮利”,倭军的“小渔船”被唐军的“航母”们一艘艘包围、击沉,犹如一场屠杀。
二、战术失当,前后失顾
当然,军队的素质与质量并不能代表一切,有时只要战术周密、指挥得当,还是华丽可以“屌丝逆袭”,以弱胜强。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大倭国(此时日本还不叫日本)主帅,望着自己所统领的千艘“战舰”,再看了看对面唐军区区两百艘战船,居然自信的喊出:“只要我们的大军(皇军)继续前进,他们就会后退逃跑!”
正是在这样的满目自信下,倭军千艘战船就毫无组织,乱哄哄的向唐军的楼船、艨艟发起了冲锋,企图用冲击战术击垮唐军。可是,倭军的这些“小渔船”对唐军的冲锋,就像蚊子叮一个包般,毫无作用。再加上倭军战舰的争先恐后、毫无组织,千艘战船都拥挤在狭窄的熊津江口,宛若巨大的“停船场”,唐军战舰也迅速抓住战机,包围倭军,个个击破。
三、君臣离心,临阵杀将
倭国军队素质、装备底下,战斗指挥一团乱麻就算了,自己内部居然还不团结,临阵杀将,堪称作死。
白江口之战前,倭国盟友百济国内发生政治动荡。百济国王扶余丰因为其大将鬼室福信战功卓著,害怕他会杀死自己取而代之,便给他扣了顶谋反的”大帽子“将其诛杀。可这个鬼室福信,恰恰就是百济国内最能打的将军,更是百济、倭国抗击唐军的栋梁。鬼室福信一死,百济、倭国不仅痛失将才,更是闹得百济国内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功高震主,步鬼室福信的后尘。
倭国、百济联军坐拥着如此”质量“的军队、如此”自信满满“的主帅,再加上内斗不断,临阵杀将的“猪队友”,如果不输给唐军,那恐怕才是历史最大的笑话了。白江口一战也彻底打消了倭国东亚最强的美梦,天智天皇惊呼于大唐的强大,立马将倭国改名“日本”,并派出使者向大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