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是清代康熙朝著名的文官,死后配享太庙,享受无上尊荣。作为一位官员,张伯行的人生无疑是十分成功,他为官清廉,一生勤勤恳恳,不仅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用户,而且也获得了统治者的高度赞赏,康熙称赞他是“天下清官第一”,雍正帝还特赐他“礼乐名臣”的匾额,这在整个清朝都是十分罕见的。作为一位文人,张伯行是清代著名的理学家,一生著作颇丰,曾著有《困学录》、《正谊堂文集》、《子学集解》、《学规类编》等,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伯行
张伯行是河南开封人,生于顺治八年(1651年),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步入仕途,曾做过按察使、巡抚、户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政治离不开关系张伯行是开封仪封(兰考)人。进士出身,历任按察使、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张伯行为官期间,取得了不少的政绩,在治河、赈济灾民、肃清吏治、大兴文教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伯行的政治贡献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噶礼和张伯行画像
一、治河成就,这也是他仕途得意的开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河南爆发了严重的洪灾,突如其来的洪水对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此时正在家乡丁忧的张伯行自己组织劳动力,用沙袋填筑河堤拦堵了洪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伯行因治河成绩突出而被授为山西济宁道,主管运河。
二、赈济灾民,张伯行在济宁任官期间,适逢当地位饥荒之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饥饿成群,张伯行为了救急,在朝廷的赈济物资到来之前,便就近从家乡运来了钱粮和棉衣以解决百姓的饥寒问题。为了赈灾,张伯行不顾朝廷的命令自掏腰包赈济,此事还被山东布政使当作弹劾的理由。
三、整顿吏治。张伯行步入官场时,正是清朝官场由乱到治的转折时期,张伯行为官刚正不阿,同时嫉恶如仇,对贪污官吏加以严厉打击,每到一处任职,他便着手镇压和打击当地的豪强恶吏,不仅肃清了官员中贪污腐败的现象,而且使得当地的社会风气大大好转,百姓从此生活安定。
四、为官清廉,就连康熙皇帝都称赞他是“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虽然身居要位,但他不仅自己生活十分节俭,而且做到“一尘不染”,不贪污守受贿,始终坚持自己的草守。而且他不奢华铺张,每次出行时都只带少量的随行人员,名副其实的“清官”。
除了为官期间的杰出政绩,张伯行还崇儒尚理,他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为官后仍不忘钻研儒家学说,正因此他才能够成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为了传播儒家学说,张伯行遵循康熙帝“以文治天下,广厉学宫,崇尚六经”的经神,在全国范围内建书院,并将之作为传播儒家之道的重要阵地。因此,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学术上而言,张伯行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也正因此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