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皇叔刘备曾偶遇名士司马徽,两人在草堂促膝长谈,司马徽见刘备有志向却一事无成,便向刘皇叔推荐了两个人,即诸葛亮和庞统。
书中第35回记载: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问时,水镜便转移了话题,很有神秘感嘛!
在书中第37回,隐士司马徽又出现了,这回他主动来拜访刘备,并向他再次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可令人奇怪的是,司马徽出门时竟然仰天大笑说:“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惜哉!”说完后,飘然而去,刘备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这是司马徽在小说中的二次出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能掐会算的世外高人形象。于是,他的这两句经典台词火了起来。
慢着,听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好像说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想必小伙伴们肯定会有以下几个疑问:第一,这句话是谁说的呀?第二,子初、孝直又是谁?第三,加上后半句合理吗?
关于第一个问题,首先声明后面半句话不是司马徽说的,在书中司马徽只说了两句“经典语录”。至于是谁说的?我也孤陋寡闻了。再额外擦一句,这两句经典语录有可能是罗贯中老师写的哦,当然司马徽经通五行八卦,是个学术奇才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子初,是刘巴的字,孝直,是法正的字,法正的知名度估计比刘巴更高点。
法正原来是刘璋的手下,后来出使刘备,便和刘备“一见钟请”了。是他给刘璋写劝降信,帮助平定益州,是他主张攻打汉中,并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拿下汉中王后,便将法正任命为尚书令(相当于丞相),此时他的地位几乎比诸葛亮略高了。可惜法正不久病逝了,不能跟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了,刘备哭鼻子了很久。
而刘巴是荆楚一带的名士,刘备很喜欢他,法正死后,便是刘巴接替的尚书令。之后,刘巴基本一直陪同刘备,帮刘备起草文书等等,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可惜刘巴在公元222年去世,死于刘备之前。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容易回答了,后半句话是蛮合理的。因为前期的刘备主要依仗的是诸葛亮和庞统,而后来刘备身边的人才越来越多,他更偏爱法正和刘巴两人了,且两人都很有能力。而“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整一句话,足以表明这四人对蜀汉集团的重要新。
若按司马徽所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为什么刘备得了二个人却没得到天下呢?显然,这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这句话很明显是夸张的。
刘备到荆州时,曹草已经干掉袁绍,一统中原,这时曹草一方独大,孙权占据江东一块地方,马腾在西凉一块地方,刘璋在西川一块地方,刘表在荆州一块地方,其他势力基本只有一州之地,而曹草独占七八州之地。曹草的优势很明显,刘备想兴复汉室很难,这是外部的强大制约因素。
另外,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寿命都不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庞统死的时候还是刘备事业的上升期,他是个重要的谋士,帮助刘备三计定西川,而且治理能力很强,如果他还在,可能会被派去支援关羽守荆州,可能荆州三郡就不会丢……
而诸葛亮的寿命也不长,和司马懿在渭水河旁对峙了几个月,身体不支了,倒是司马懿,寿命太长了。如果诸葛亮还活着,司马懿死了,那请况就大不相同了。
故刘备虽说得到了二人,但因为各种原因,诸葛亮和庞统也不能帮助他力挽狂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