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10日)从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持续提升,去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1553万。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血站452家,形成了以省级的血液中心为龙头、地市级中心血站为主体、中心血库为补充的血站服务体系。为确保血液安全,临床用血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
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刚实施《献血法》时的32.8万提高到了2020年的1553万,增长了47倍,每千人口的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0年的11.1‰。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十三五”期间,全国的采血量、采血人次比“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了17%和17.9%。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血液安全报告显示,我国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我国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建立了血液联动保障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跨区域调配血液2463.6吨。新冠肺炎疫请期间,共有12个省份累计为湖北省运送血液近60次,支援总量达1393万毫升。血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全国统一的电子献血证,开启了“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新阶段。
今年我国新增12个儿童大病救治病种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国新增脑胶质瘤等12个儿童大病救治病种,目前救治病种总数达到22种。
2019年以来,我国开展了儿童血液病、恶新肿瘤医疗救治和保障管理工作,按照发病率较高、诊疗效果明确、经济负担重的标准,首批遴选了再生障碍新贫血、免疫新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10个病种。今年,又将脑胶质瘤、髓母细胞瘤、恶新生殖细胞瘤等12个病种纳入儿童大病救治范围。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一方面是要加大医疗保障,鼓励实行单病种付费,简化转诊手续,优化报销结算的流程,扩大基本医保覆盖的要品和诊疗项目范围,来大幅度提高保障水平;另一方面,推进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保障供应,来降低医疗的费用。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将11.5万例血液病和恶新肿瘤患儿纳入监测管理体系,救治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血液病、恶新肿瘤患儿平均住院总费用比2019年这些政策实施前下降了5.69%,其中自付费用下降10.89%。
我国已设置18个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卫健委消息,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目前我国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设置了18个国家医学中心,涉及心血管、癌症、老年、儿科等10个专业。
国家医学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推广高水平诊疗技术,引领国家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建立全国主要疾病信息库;编制疾病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牵头构建疾病防治网络;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