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5月9日下午,上映10天的《悬崖之上》总票房终于反超《你的婚礼》,稳坐这个档期票房冠军宝座,专业票务软件也给出了9.94亿的票房预测,再一次证了好电影就会有靠谱的票房。
灯塔专业版
猫眼专业版
《悬崖之上》除了剧情紧张、节奏快、演员表演出色外,在制作层面也非常精良,电影从搭景、美术、摄影等方方面面都做到了类型片的标杆,在采访了电影摄影赵小丁老师之后,我们总结了电影5个有趣的幕后,分享给大家。
一、电影拍摄辗转三地,中间停工2个月
《悬崖之上》开场第一个镜头就是在树林里,地上是齐膝深的大雪,后面到了哈尔滨的戏份,也都在不停地下雪,演员们在户外呼吸都能看到哈气,明显天气很冷。
实际上,低温天气对演员和工作人员是不小的考验,因为实在太冷了,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呆在户外的幕后工作人员就更加难熬。为了能够更顺利地把电影拍完,《悬崖之上》辗转三地取景。
首先有一部分是远赴黑龙江雪乡,开场张译和沙溢搏斗的戏份,那个齐膝深学的树林就是在雪乡取景,还有横道河子车站,也是在黑龙江一个真实的车站拍摄的,当时气温零下30度左右,确实冷得不得了。气温太低了,有光替演员手指都差点冻坏。
这样的极低温不太适合长时间拍摄,《悬崖之上》实际拍摄天数是88天,速度算是非常快了,并且正赶上最严重的时候,所以中途停了两个多月。除了黑龙江取部分景之外,电影主要戏份是在山西大同拍摄的。
选择大同的理由是当地气温也挺低,但没有东北冷,并且有足够大的场地可以给剧组搭景,电影中所有哈尔滨街道上的戏份,以及马迭尔宾馆、大使馆、小洋楼等场景,都是在大同拍摄的。
在大同拍完之后,剧组回到北京,在棚里拍完剩下的戏份,包括所有的室内戏、火车内的戏份等等。
二、外景全靠搭、下雪全靠造
电影要还原当时哈尔滨的样子,现在真实的中央大街没有办法拍摄,又不能都靠电脑特效制作,所以只能花钱搭景。
为此剧组在大同找到一大片空地,搭出了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亚细亚影院、大使馆等,当然,为了节约成本,沿街的很多不需要展现内景的建筑都只搭了一片外墙,并没有建造整栋房子,这部分在拍摄的时候为了防止透光,里面都用黑布蒙上了。地上的雪要感谢天公作美,下了几场大雪,除此之外也从其他地方运了一些雪过去铺匀。
这里面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秦海璐进去的那个大使馆,其实也只搭了前面一点,所以秦海璐走进大使馆的那一块是在大同拍摄,但内景部分则是在北京摄影棚里拍摄的,最后剪辑到一起,说电影是骗人的魔术一点不假。
而电影中真正下雪的戏份只有片头树林里,是在下雪的时候拍摄的,其他的戏份都是人造雪,剧组用了很多种造雪的方式,看起来很逼真。
三、火车戏份都是棚内拍摄
电影前半部分有一大段火车上的戏份,张译在洗手间里留下记号,最后一干人在横道河子下车。前文说过,横道河子车站是在黑龙江拍摄,所以现场火车进站、乘客下车是在黑龙江取景,但火车的戏份同样经过“嫁接”。
赵小丁老师介绍,火车内的戏份也都是在北京的摄影棚里拍摄的,剧中在摄影棚里搭了三节车厢,火车行进中运动的状态,用车厢下面的机械装置完成,这部分最难的是光影的变化,因为火车在行进中车窗透过来的光不是固定的。摄影组提前模拟采集了一些火车行驶的时候窗外的光线变化,然后用电脑编程把灯光架设在摄影棚里的车厢外,用灯光带通过电脑编程让光线流动起来,再配合后期特效,就实现了毫无瑕疵的火车行进的状态。
而张译、刘浩存和特务在狭小的房间里打斗,那个小房间的顶子被拿掉了,房间其中的一面也可以拿掉,便于拍摄,头将车窗撞碎,外面放了强力的吹风机营造出火车行进中寒风凛冽的效果。
四、撞车戏被压缩了一半
《悬崖之上》是一部谍战片而不是战争片,所以大场面不多。最扣人心弦的一场动作戏是秦海璐、余皑磊和朱亚文三个人的撞车戏。这部分拍了很多的素材,也在车身上装了一些微型摄影机,用来抓拍一些画面。在最初的剪辑版本中,追车戏的时长是最终观众看到的版本的两倍,非常精彩,但最后张艺谋还是决定尽量剪短,目的是保证电影节奏,也不太想让这部分追车过于抢戏,那样就变成炫技了。
除此之外,开场四个人降落伞下来的那一段,最开始的设想也是用飞机降落,然后拍一些飞机坠毁的画面,最后也完全放弃了。
由此可见,《悬崖之上》确实是一部很用心、充满诚意的作品,制作水准也不输好莱坞同类作品,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