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娱乐 > 明星 >
在数字意境中漫步:沉浸式体验缘何成文旅“新宠”
更新时间:2021-03-31 19:01

编者按

春天正款款走来。走进线下文旅空间,看一场有声有色、沉浸其间的展览,来一次万物生长、光影相随的夜游,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一个有趣有益的选择。

沉浸式业态是数字文化产业的一种新兴模式。“十四五”期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被写入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在文化和旅游部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4K/8K超高清、无人机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发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

当文化旅游与科技手段相遇,在融合碰撞中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博单位、文创企业等进行了初步探索,积极贯彻落实相关部署。我们邀请几位代表介绍他们的经验与心得,一起感受“沉浸”的趣味,并请专家就该业态的高质量发展分析建言。

《乐动敦煌》演出现场。光明图片

沉浸式戏剧:打破舞台与观众间的“隔墙”

讲述人:甘肃省文联主席、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文学编剧 王登渤

接到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的剧本创作邀约前,我写过长篇小说《日落莫高窟》,也从《敦煌》《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文艺作品中积累了很多创作灵感。于是,我和甘肃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滕飞合作,编写了一个具有丰富舞台剧要素的剧本。但看到编导发来的演出第一稿时,我完全懵了: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有的编创理念!

沉浸式戏剧《乐动敦煌》演出现场。光明图片

是我们的剧本出了问题吗?我用了整整一晚反复琢磨,也试着去理解“环境戏剧”“沉浸式戏剧”等概念。所谓沉浸式,就是让观众置身于场景氛围之中,和剧中角色“零距离”。因此,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要相对简化,氛围营造却必须下足功夫。渐渐地我们理解了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决定打消脑子里的条条框框。

2019年国庆期间,经过主创团队反复打磨,《乐动敦煌》在兰州首演。故事讲述了西域乐手白歆在创作瓶颈期来到敦煌,寻找天籁之音的故事,共分为“源起妙音”“乐动丝路”“上元踏歌”“盛世华章”四个章节。观众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三个体验功能区中缓缓行走。沙漠戈壁、驼队驼铃、敦煌飞天、上元灯会……丰富生动的场景不断变换,如梦如幻。我第一次亲身体验时也被舞台特效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演出的逼真感令人惊叹。

我最喜爱的,是白歆与公主之间爱情故事的结局:伴随着敦煌古乐的大美之音,公主再现了婀娜多姿的飞天盛景,白歆仿佛看到了苦苦寻觅的“美音鸟”。他回到静谧的月牙泉边,对着一轮明月,实现了自己音乐艺术的升华。唯美的月牙泉风景让我觉得仿佛置身沙漠之中,零距离感受到了敦煌乐舞的艺术感召。

这种沉浸式游走剧场,类似于传统戏剧中“一桌二椅”的表演形式,虽然加入了现代科技手段,但在美学品格上与中国传统戏剧一脉相承。

这次创作经历给了我很大启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不能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要与时俱进,满足游客不断提高的观赏需求、审美需求。“笔墨当随时代”,文艺创作者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依托生机蓬勃的艺术形式,让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走向大众、走向世界。

沉浸式展览:再现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

讲述人:“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策展人、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航

小朋友们在素纱单衣的动作捕捉全息投影中欢快起舞;老人一边听着语音讲解,一边挥动日晷装置,首都博物馆亮相的“物的时空漫游”数字体验展,让观众收获了沉浸式、可互动的深度文化体验。

这个为期51天的展览,共接待了5.3万名游客。兰亭雅集、曲水流觞、翰墨文心、丝路长歌……100件文物被划分在五个“时空”里,用数字影像的方式打破时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观众可以在各个“时空舱”之间自由穿梭。例如,在青铜主题时空舱,随手一画,便能解锁一个战国时期青铜器,了解青铜器背后蕴藏的礼制文化;在秦文化主题时空舱,重走大秦“一统之路”,体会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骁勇与秩序;在古人生活智慧主题时空舱,挥一挥手就能用古琴弹奏一曲《广陵散》,体验古时文人雅士之乐;在兰亭集序主题时空舱,碰触曲水流觞的荷叶杯,一首诗词即刻映入眼帘……我们还邀请了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家,通过动作捕捉“复制”了她表演的唐代舞蹈,并运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女立俑数字模型上,让“她”在敦煌唐代古乐中轻舒广袖,“活”了起来。还有很受欢迎的“你好,兵马俑”互动项目,观众上传自己的照片后,图像识别技术会自动识别与该观众最像的兵马俑,给出其位置信息。

在这些有趣的互动玩法背后,是3Dmapping投影技术、全息投影和体感互动技术等的全方位支持。

这次展览得到了广泛关注。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把科技与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原创动漫、游戏、影视等多形态产品,面向年轻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同时,我们也会持续探索AI等技术在文博领域的运用,让互联网创新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插上翅膀。

沉浸式夜游:用艺术赋予夜经济更多魅力

讲述人:青年灯光视觉艺术家、“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总导演 马博

3月25日,伴着含苞欲绽的樱花,2021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玉渊潭站)“万物共生—蔚蓝”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与观众见面了。体验展将持续至10月10日,整个区域以清波荡漾的水元素为核心,打造出一个梦幻绮丽的“蔚蓝星球—晶石世界”。

观众在“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上拍照。光明图片

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在玉渊潭与观众“奇幻相遇”了。去年8月20日至12月25日,首届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体验展在玉渊潭公园亮相,对于那次的展览现场,我至今记忆犹新:穿过“万物之门”光影通道,一个摇曳着灯光、树影的虚拟世界映入眼帘;进入“盛放”展区,万点荧光随音乐节拍在园林中飘动,如萤火虫飞舞于花丛;在“润物”展区,云朵形状的气候模拟互动装置模仿出云、雨、雾三种自然现象……

“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作品。光明图片

为了那次创作,我曾数十次到玉渊潭公园实地勘察,了解展览场地“樱落花谷”景区的区域结构。初次踏勘时正值初冬,寒风凛凛,草木凋零。我在脑海中一次次地给现场赋予色彩和画面,又一次次推翻重新构思。不久之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最终我们决定以“万物共生”为主题,从光、影、雾、气、水、雷、风等自然现象中提炼元素,引领大家探索生命万物的无限可能。

近几年,我国的沉浸式数字艺术迅速发展,但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自主研发,需要更多作品的沉淀,以及市场机制的不断优化。

常在公园活动的多为老年人,这个“万物共生”夜游项目却成了景区打卡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到公园。从这个角度来说,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为城市公园的运营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王胜昔、宋喜群、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智慧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9日 16版)

关键词:数字,意境,漫步,沉浸,体验,缘何,成文,新宠,编者按,天正
>>>
>>>
频道热点
社会
明星
热点
爆料
  • 住建部: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18层 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不低于75%
  • 南方地区有降水过程 西北地区有雨雪天气
  • 美国传奇演员乔治·席格去世 享年87岁
  •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定档8月6日
  • 李湘王岳轮律师声明 李湘称恶人有恶报什么请况?
  • 王岳轮方称KTV事件系有人草作 “壁咚”成摆拍?
  • 《新生日记2》应采儿生产过程曝光
  • 长隆亚洲象种群繁育基地再迎新成员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